这段路虽然有父亲陪着我,但始终只有我一个人。
紫金山之行
因为一些原因,我得了抑郁症。那天在快要撑不住的时候,我给父亲打了个电话,直到最后,再也忍不住了,一直捂着嘴在哭泣。第二天一早,父亲就到了我的学校,看着他红通通的眼睛,油乎乎的脸还带着勉强的微笑,我扎心的疼。我很难想象,父亲接到电话后的心情是多么的着急,估计他一夜未睡吧,就急匆匆的从老家赶来南京……
父亲问我,想去哪里玩。说实在话,虽然我已经在南京一年多了,可南京的景点我都没去过。因为我的周末,要么兼职,要么就是图书馆。我想了想,轻声说,紫金山吧。
我喜欢读“太平天国”的那段历史,尤爱翼王和忠王。当时南京就是太平天国的都城,天王殿就在金陵城,而紫金山是当时金陵的门户。记得曾国荃率领二十万湘军攻打金陵城,而忠王李秀成仅凭三万残兵守住金陵三个多月。可最终弹尽粮绝,紫金山失守,太平天国覆灭。我敬历史,可更敬英雄。
登山一共有两条路,我们上山走的是太平门,下山走的是蒋王庙。父亲说,这就是古代的城门,没什么好看的。我摇头不语,父亲开始想带我去夫子庙玩玩的,因为在他的印象里,我还是那个爱笑,爱说话,爱叽叽喳喳,喜欢热闹的孩子。可惜,我已经变了,真希望这种变化只是暂时的,我还能回到过去。站在太平门的城墙地下,抚摸着凹凸的墙身,耳边好像传来了无数的厮杀声。以前只是在电视上见过城墙,而今天的这个却是实实在在的。虽然几百年过去了,墙壁上甚至长出了嫩绿的植物,可太平门依然高高耸立,厚实沉稳像铁塔一般。难怪当时要在墙角埋下炸药,而不是强攻城门,这么高的城墙基本爬不上来。
走在弯弯曲曲的人工栈道,慢慢地拐入丛林,大片的绿色开始映入眼帘,不一会儿听到“哗啦,哗啦”的流水声,是丛林里特有的流水声。这种声音,我好像是第一次听过,以前只在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神遇过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闻此,心中颇为欢快,便加快了脚步。
上山的路不是想象中的很陡,颇为平坦,但免不了都是朝上的路,走着很累。山路弯弯曲曲,一开始还挺有兴趣,可走着走着人就容易失去了耐心。曲曲窄窄的山路,两旁尽是高大厚重的绿林,透不出一丝风,闷热的很。走了很久也只遇到零零星星的几个人,可见登山的人真不多。
我们只是不停的往上走,转了一个弯,又有一个弯,我们永远不知道,多久才能到达山顶。父亲开始抱怨起来,可我依然不说话。父亲诧异的看着我,我也开始诧异的审视着自己。按照往常的性格,我早就该急躁,嚷着要走,或是谩骂。可现在,我的心里只有格外的宁静,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走路,可我只能把一只脚放在一只脚的前面往上走。
这条路走了将近两个小时,我们走的都很慢,看的很细心,哪怕这条路上的景色都差不多。直到最后一段路,四围山色才渐渐显露,凉爽的风习习吹来,有种苦尽甘来的感觉。紫金山乃龙盘之地,站在平台上俯视四周群山连绵起伏,颇为壮观。天堡城在龙脖之上,成为紫金山的一大屏障,只不过现在已经成为天文台了。父亲也开心的在平台下面的佛祖脚下磕了三个头,求他保佑我们一家。我只是笑了笑,继续享受着辽阔的天地给我心灵的平静,踏实。
回去时,父亲不停地和我说话。说的都是村里的事,还有家族里的事。我还是点头或者“嗯”……我很想和父亲说些什么,却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只有无尽的心酸和苦涩。可怜天下父母心,惭愧,惭愧。
我想了想,我的人生其实就像这条路,一路上都在上坡,拐弯,显得很累,也很无聊。而美丽的风景,都留在了最后,你如果想看到,就需要忍耐一路上的疲惫和寂寞。这些可能就是我登山的意义吧。
方山之行
第二天,我说想去看看寺庙。今天是文殊菩萨的诞辰。父亲说去“灵隐寺”,因为这是首屈一指的大寺。而我固执的要去方山的“定林寺”。因为方山离我们学校很近,而且是免费的,我还从来没去过,我们也不用去挤那几个小时的地铁。而且,忠王李秀成也是在方山被捕之地,我想去看看。
方山,因像一个巨大的印章又被称为天印山。它是传说中南京第一个被人工改造过的山,秦始皇凿山通淮泄王气,晋宋时人就认为是在这儿。定林寺在方山的腰部,香火一般。这儿虽是“金陵八景”之一,但也是南京“十大冷门风景区”之一,所以游人不是很多。
寺庙不是很大,但该有的天王,菩萨一个不少。表示佛门清净地,他们禁止拍照,和大声说话……我看的很慢,看的很细,我几乎是带着佛门弟子的虔诚去看每一尊佛像。看到一个女子,她几乎在每一尊菩萨像,天王像前都虔诚的跪拜,行大礼。看到她眼角湿润,我不敢猜测她的遭遇,只能默默地为她祈福。
看见好多人都跪拜,然后往里面投钱。我也有跪拜的冲动。我在想,我跪菩萨该求些什么呢?健康,财富,爱情,功名……如果给了我这些,我能开心吗?不能,我到底缺什么,我到底缺什么。好像都缺,可又都不在乎,也不想要。
可能站的时间久了,一位法师向我走来,他问我,“为什么不拜拜佛祖呢?”
我说,“杂念太多,不敢拜佛。”听我这么说,那位法师只是笑了笑,就缓缓离去了。我开始以为,这位法师是我的有缘人,估计是菩萨派来度我的,可现在看来,只是我想多了。
回来时,我在思考,到底是我太过较真,还是佛已经入俗。我不诚心,佛祖又安能度我。
父亲因为脚疼,就留在了寺庙。我一个朝山中走去。方山不高,但坡挺陡,走起来有些意思。上面是一大片的茶园,有些茶农正在采茶,还有些游客在此野营,吹风。
定林路弯弯曲曲,也颇为无聊。这一路上,有许多景点,但需要上山,或者下山。看完后,还需要原路返回,颇为无奈。一路上遇到好多行人,有两个人的情侣,有一家三口,带着老人,拿着风筝的儿童。好多人都问我,定林寺还有多远。他们都知道定林寺在哪,可奈何这条路太过漫长,乏味,消磨着人的耐性。估计这是佛祖给众人的考验吧。我笑着回答,然后不断的询问“忠王李秀成,被捕之地”还有多远。
我背着黑色的书包,在烈日下行走,像个朝圣者向心中的“圣地”不断的前进。当然,那些路人也都是朝圣者。
在好多人看来,包括父亲,还有以前的我在内,这些只不过是一堵墙,一座山,一个石碑而已。但是它们都有生命,自己的专属灵魂,正如现在我感受到的,我心中的感动,还有那个女子眼角的湿润。
在人生的路上,会遇到很多美丽的风景,它们不可能都简简单单的在路旁,让你很容易的遇到。你需要向上,向下,然后在不厌其烦的原路返回,经历过一番折腾才能真正的看到。
征文链接:
http://www.jianshu.com/p/db59163a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