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每当有年轻女孩子问我怎样获得男神青睐的时候,我都试图告诉她们:“没有必要去迎合,而是要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比如多读读书,出去走走,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多投入一些热情。”这种建议听起来简直是南辕北辙。我知道问问题的人想听的是“如何投其所好”,这是我们时下的一个通用法则。写文章要研究读者心理,写爆文;卖东西要分析消费心理,做爆款;送礼物更是要为收礼的人考虑,送到人家心坎里。但是我所担心的是,我们是人不是物,用自我扭曲的方式讨别人喜欢,要伪装多久?会不会太累?人家看不出你的假?直到后来看到那篇朋友圈广为传播的《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惊为天人,八个字就道尽了我心里的千言万语。
恋爱心理学告诉我们,爱来自于吸引。如果有谁的爱是追求而来的,那问题不是被掩盖了就是被推后了,早晚要暴露出来。常有人说“女怕嫁错郎”,不是眼拙选错了,是做选择时的态度就错了。
一个人想要脱单,若是为了摆脱形单影只的生活状态,其思维方式和那些替孩子相亲的父母有何区别?他们要的只是一个结果,是表面的人生圆满,是晒给别人看的幸福,这些低自尊和缺乏安全感的症状,跟爱情没有半毛钱关系。
此种对关系的渴求,其实质是要把另一个人拖入自己乏善可陈的生活,从而将自己承受不了的人生之轻托付在别人身上。这种险恶用心,首先就会吓走绝大多数正常人,留下的那些,恐怕也是病得不轻,大家可以“病友”相称。
内心匮乏,没有自我的人,一点儿也不可爱,甚至令人避之唯恐不及。在这一点上,张幼仪简直不必与林徽因比较,仅用她自己的前半生和后半生相比就足够说明问题。二十岁前,她依从包办婚姻的安排,嫁给徐志摩,还追随他远渡重洋,得到的却是一纸休书;离婚后,她赴德国留学,之后回国,成为大学老师,银行行长和职业经理人。连当初嫌弃她的前夫都不得不叹服:“她是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现在真的什么都不怕。”
所谓“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实际上,当你真正绽放时,蝴蝶来不来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你一个人已经足够精彩。甚至有些时候,你还会烦恼他们的追求,扰乱了你充实的生活。此时,你不再会因为空虚寂寞冷而胡乱放电,随意妥协,而是根据你发自内心的欣赏和喜欢做出选择。这种摒弃了功利目的,而兼有生物本能和人文情怀的感觉,才能称得上爱。彼时,你可以坦然展示自己的风姿卓越和丰饶内心,你还可以骄傲的说:我的美貌是我最不值一提的地方。
真诚相爱的人,都是各有各的精彩。
就像信誓旦旦宣布不再结婚的乔治克鲁尼,终还是臣服于艾莫阿拉慕丁的石榴裙下。一个是身兼导演、编剧、制片人和演员的好莱坞男神,一个是作为律师、教授、社会活动家和作家的美人,这就是传说中的势均力敌和门当户对。令他心驰神往的是:“她手上在办十一个案子,还要去哥大教书,竟然还有精力去考虑穿哪条裙子。”可见,优秀的人都是贪心的,男神关心的不仅是你的美貌,他们要的是一个内外兼修、刚柔并济、全方位无死角的美女。
自顾奔跑的行星一旦相遇,自然会碰撞出眩目的光辉,如果是两颗心如死灰的土疙瘩,相撞的结果只能是一同土崩瓦解。
如果一个人自己活得不好,吭哧瘪肚的谈上了恋爱,也是反复地互相伤害,这些狗血的剧情源于个体的人格,而不在乎你是孑然一身还是出双入对。那些终日沉溺于悲情的人,我都建议他们去看看心理医生,他们自以为单纯忠贞一往情深,总是将自己的故事定调在宿命,归结于遇人不淑,实际上全是他们一手创造的,根源无非是童年创伤和缺乏自我意识。
比如自怨自艾的林妹妹,因为六七岁就离开父母寄人篱下,没有家庭之爱的滋养,纵使遇到宝玉那样千般顺从万般呵护的暖男,还是时时活在不被人爱的心境和受人欺负的妄想中,无他,内心的匮乏向外投射而已。
这世上有哪个公主不是高高在上,等着别人来膜拜,她们内心秉持着自己值得被爱的信念,不会向任何人委曲求全。舞会上尽是倾国之色,灰姑娘最吸引王子的地方并非美貌,而是准时离开,因为这意味着:我无需依赖于你,我还有我的生活。
那些希望“坐在宝马里哭”的女孩子,她们实际上都认为自己的爱情配不上宝马,除了眼泪,她们再拿不出什么与之交换。
懂得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身上,回归生命的内部,对于从小被植入外部评价体系的我们,尤其是一种难得的成熟,所以张小娴说:“多少年来,你一直努力取悦别人、取悦你想要取悦的人、取悦这个世界,又要多少年后,你才懂得取悦自己?”
特别喜欢马上又的一首歌《她》:“...我相信什么样的人有什么命/我相信什么样的人长什么样的心/我相信什么样的人有什么运/我相信什么样的人弹什么样的琴。”
爱情从来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花”都是别人,这个“锦”,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