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娱乐圈有三类奴隶:练习生、债务人、和相信爱情的人 。”
01
被斯德哥尔摩控制的金赛纶
有朋友让我说说金秀贤是如何控制金赛纶,长达十年的。
如果你有了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那其实一点都不会奇怪。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被害者在面临极端威胁时,会对加害者产生情感认同,并形成融洽的关系。
先来说说这位顶级PUA大师找伴侣的四大要求,
「愿为我放弃生命」「眼中只能有我」「不干扰事业」「需要时必现身」。
但成年之后的女性,三观基本稳定,控制难度大,也有隐患,
于是未成年的金赛纶就被恶魔盯上了,之后被成功被彻底驯化为一个「完美客体」,最终在窒息的控制中走向自我毁灭。
这种明确运用方法其实也暴露了金秀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说某个弹丸小国的社会男权思想是如何的。
金秀贤其实是一个心理未断乳的男性,渴望伴侣「愚忠」。
希望有一个既傻又乖的伴侣,
「傻」意味着无需费力取悦,「乖」象征着绝对服从。
两人交往时,金赛纶15岁(未成年)而金秀贤27岁,且金秀贤既是顶流明星又是经纪公司掌控者,对金赛纶的职业和财务拥有绝对控制权。
这种悬殊的权力关系为情感操控提供了土壤。
之后,金秀贤在酒驾事件后主动承担赔偿,表面上提供保护,实则通过债务捆绑迫使金赛纶服从。
金秀贤通过情感操控(如情书承诺、入伍期间的通信)让金赛纶将关系合理化。
金赛纶在不知不觉中就模糊了“受害者-加害者”界限,将金秀贤的剥削视为“爱情牺牲”。
这种“施恩-施压”的循环符合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中受害者对加害者的矛盾依赖金赛纶手机中未读信息及对金秀贤的保护行为,符合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中“与加害者共情”的特征。
金赛纶因原生家庭缺失支持,在娱乐圈孤立无援,导致她对金秀贤的依赖加深。当债务、失业和舆论压力同时袭来时,她仍向金秀贤发送“欧巴救救我”的短信,表现出病态求助倾向。即便遭受网络暴力,金赛纶始终未公开完整证据(如数千张亲密照),甚至在自杀前仍试图维护金秀贤声誉,体现了对施害者的非理性维护。
所以她知道谁在害她,但她孤立无援,可怜兮兮向自己最依赖的人求救,就像是宠兽向自己最相信的人露出肚皮,以求得安全感和欢心,但是最最相信的人在弱点上给出致命伤害。
大胆推测,金赛纶直至自杀最后一刻,可能也未曾怨恨她那个欧巴。
02
控制狂不是强者,是脆弱的共生关系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来源无从考证,请不要对号入座,
说的是某科技公司创始人,他执掌高市值的商业帝国,却要求毫无野心的妻子担任私人秘书。
妻子的「平庸」恰是他的情绪镇定剂,
当她如背景板般静默于高管会议中,他才能确信所有决策皆由自己主宰。
这种病态共生中,强势者汲取掌控的快感,弱势者支付灵魂的利息。
可悲的是,被掌控者往往在长期压抑中形成斯德哥尔摩式依赖,将控制者的苛求内化为「爱的证明」,甚至主动阉割欲望以换取虚假的安稳。
某些小国的传统婚恋观就是如此,男性被期待为全知全能的太阳,女性则被规训成反射光芒的月球。但健康的关系应是双星系统,两颗独立天体通过引力彼此牵引,又在自转中保持璀璨。而非一方吞噬另一方的质量,制造出畸形的黑洞。
控制狂的终极困境在于认知的洞穴化。德国心理学家将其比喻为「穴居人」:在自我搭建的封闭王国里,他们制定律法、审判万物,将伴侣异化为没有灵魂的棋子。可一旦迈出洞穴,面对真实世界的混沌与未知,这些「暴君」往往表现出惊人的脆弱,伴侣偶然的思想火花,都可能引发其认知系统的雪崩。就像是我一位女性咨客,长期被打压否定,
未离婚前,老公评价她一无是处,说她最大的价值就是生育和做家务,
她也战战兢兢生活了十多年,
但老公对她依旧是不满意,
最后和我做完咨询之后不久,她提出了离婚,
仿佛受到挑衅的老公暴跳如雷,说她离婚离开他会饿死,
但恰恰相反,她不仅没有饿死,在家政行业做的风生水起,
反而是以前奉若神明的老公,生活过的一塌糊涂,回家连口热乎饭都吃不上,据说胡子拉碴,瘦了不少。
妄图用控制对抗存在的不确定性,最终人的自由意志觉醒,最后反噬在控制者身上。
03
控制狂其实没有爱,只有爱无能的恐惧
超级控制狂在一些强者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外人看来,这些强者风光无限,令人羡慕,
但实际上,他们只是行事大胆、果断,甚至可以说是肆意妄为。
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缺乏同情心,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
为了满足自己的一点私欲,就能毫不犹豫地伤害他人,这是正常人难以做到的。
因为正常人都有同理心,看到他人受伤自己也会难过。
而在超级控制狂的世界里,只有自己才是重要的,其他人都只是实现自己目标、满足欲望的工具。
他们幻想所有人都能无条件地服从自己的意志,就如同下棋者操控棋子,棋子必须按照自己的指令行动。
哪怕棋子走出一步正确的棋,但只要不是自己安排的,他们也会大发雷霆。金秀贤的择偶标准,以及他对待昔日恋人的行为,都或多或少地透露出这种强烈的控制欲。
一段美好的亲密关系,应该是双方相互滋养、共同成就。
当爱情沦为权力游戏,关系的天平必然倾斜。
有人将伴侣打造成「安全屋」,却不知这座堡垒同时囚禁着两颗心,
有人沉迷扮演救世主,实则是借他人的依附填补自我的空洞。
真正的亲密关系,从不是安全感的零和博弈。
它需要如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栖居」,
两个自由的灵魂在彼此凝视中照见深渊,却依然选择携手跃入生活的激流。那些试图锁进保险箱的,从来不是爱人,而是你未曾愈合的创伤。
公众号《雷老虎情感》,懂点情感不吃亏哟
如果你也认同,请点亮【赞】+【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