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之余翻看知乎上面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也发表自己的看法,加以时光之积累,渐渐地,已经见证了各种各样、名目繁多、五花八门的各类问题。有时候坐下来,自己回过头一看,我会有一些错愕,我会感到奇怪,为什么今天的年轻生命,会有那么多困惑呢?
不要把我给理解错了,我的意思不是说年轻人不应该有困惑,年轻人当然应该有困惑,甚至在生命的每个阶段,当然都会有自己难以排解的困扰,我的问题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那么细碎,那么微小,就好像一层一层的雾,把人紧紧包裹起来的,因为一点点生命的动荡,就让整个生命失控的,那么多困惑呢?
如果这个问题各位去问孔夫子,我想他的问题会很简单,他会拍拍这些年轻人的肩膀说:“孩子,困惑那么多,主要是肩膀上少了力量和担当。”
我们援引,论语当中,所说的话。论语当中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夫子是在教导我们说,说任何一个人在天地之间,若不蝇营狗苟,想成为一个顶天立地之人,想承担一点不一样的力量与使命,你肩膀上得有分量,有肩膀上的分量,你才会有眼中里的目光,目光照向远方,你自然,可以消解掉这些无意义的困扰。懂得这个概念,你才会懂,为什么儒家非常喜欢山的引语,我们到山的高处去,可以把人整体托举,它能把人整体托举到高处,是因为山,在承受分量,明白这一点,你才能够理解,西游记中那个最坚毅,最果决,最不容易动荡的力量,其实来自于师父,来自于唐僧,因为他的目光,一直在远方,所以不管遭遇到什么波折与困扰,他都会拍拍你的肩膀说,起来,赶路要紧。
我刚才说了一系列非常大的词,远方、愿景、担当、使命,年轻的生命,会感到有一些压力,会说,我们在这种,及时行乐的时光里头,不是活的挺愉快的吗?为什么要用这些大字来捆绑自己呢?这突然让我想起来哲学大师,熊十力先生的一句话,叫:“终日放荡形骸,久之,绝其烦恼。”
反过来,让我们一起想一想,什么时候你的生命感到一种澎湃的动力,和意义的那种饱满?比方说春节吧,和所有家人真正快乐的相遇,当你和自己、整体、家族,甚至和伟大历史发生共鸣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某种意义的充盈。当国旗升起的时候,你会为国家的某种灿烂力量,而动容,你会感到那种意义,隽永而饱满。
那样才能够理解,当中国这个国家,已经到达一定高度的时候,他的梦想,不是一路绝尘,他的梦想,依然是照顾他的伙伴们,让每一个掉队的人不掉队,从而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意义,来自于和他人的关联,意义,来自于大历史的使命,意义,不是来自于自我的成全,而是来自于,和这个时代的共鸣,然后,与时代一起成全。
所以各位,我们在一个国家,追寻意义,获得意义的大时代里头,你要去应和这种意义,你要去共鸣这种意义,只有和时代,发生真正的,真诚的交织,你才会发现,你的生命上,会有一些分量,而这种分量,才会让你,不那么摇动与慌张,因为说到底啊:迷茫,是因为渺茫,而渺茫,是因为一个人的生命,没有重量。
我讲的这些,不希望它是站在这里的慷慨陈词。
年轻人都喜欢听歌,相信大家都听过一首歌,它叫《消愁》,难道这首歌,不是在讲我刚刚讲过的道理吗?因为有太阳,因为有月亮,把天地都放在心中,你才会获得某种淡定的宽广,哪里有眼中的泪痕,心底的忧伤,如果有故土,如果有远方,你才可以获得真正的善良和成长,灵魂,又何须去担心它,无处安放呢?
我们在一个意义的时代里,而我们自身的意义,要和这个大时代的意义,发生共鸣与交织,当你背起一些东西,承担一些使命,用你自己的光亮去擦亮共和国的光亮的时候,你会发现,迷茫这件事,会被你彻底的扫荡,亲爱的各位,不用慌,背起使命,看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