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阵子,一则高学历学霸被诈骗85万的报道引发热议。
大家把焦点放在了女博士身上,很多网友评论女博士是书呆子,是高分低能。
甚至有人说这么低级的骗术都能相信,真是活该被骗。
由此可见许多人对女博士有着很深的偏见。
这位女博士是一位科研工作者,10年泡在实验室,生活圈子有限,连朋友圈都是关闭的。
她忘我地沉浸在工作中,可以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实验室。
这种生活自然让人缺少一些对社会的接触,自然对人心的险恶了解得少一些,也做不到防人之心不可无。
我想不论换成谁,长期在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都会缺少一些社会阅历,都会有些不食人间烟火。
不论是男人女人,不论是什么性格,不论出生于什么家庭。这本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是无可厚非的。
然而很多人把关注点放在女博士身上,各种抨击女博士,仿佛如果这个博士是名男性,这事就不能发生一样。
可是在许多被骗案例中也不乏高学历男性,更不乏各类人群。
所以这样的案例,被骗的原因和博士没有直接关系,和女博士更没有直接关系。
2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博士成了一个新名词。
许多人对女博士有着不好的印象与评价,比如女博士是刻板的书呆子,比如女博士是不修边幅、不解风情的,比如女博士是大龄单身女,甚至说女博士是奇葩的灭绝师太。
女博士真的有这么可怕吗?
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一部分女博士如大家印象中的那样,只有书本知识,社会经验、恋爱经验几乎为零,性格奇葩,甚至出现一些关于女博士的奇葩案例。
但这是部分案例,不足以代表整个女博士群体。
若说女博士智商高情商低,事实是,情商低和女博士没有关系,和智商高也没有关系。智商不那么高的人群中也不乏情商低者,不会为人处事不懂尊老爱幼的人哪个地方都存在。
若说女博士不修边幅,事实上,不修边幅的人和身份没有关系,无论什么身份都存在不修边幅的人。
若说女博士不解风情,对伴侣要求过高,难以找到合适的对象,事实是,有的人学历不高能力不强也一样有着超出自身价值的择偶标准,这样的人不少亦不乏男性。
若说女博士过于高估自己的实力,导致就业难,事实上,不少学历不高实力不足的人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甚至出现越来越多的啃老族。
所以以上特点并不只是存在于女博士这个人群中,在任何人群中都存在着,它是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不完善之下的正常现象。
当我们遇到各种各样的社会案例时,不要把角度放在狭隘的性别偏见上,应该以客观的角度去分析,客观分析现象形成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扬长避短,获取更多的社会经验。
3
其实除去一些社会案例中体现的女博士群体外,还有很多高知女博士是很优秀的。
比如近来开始被大家知晓的90后女孩刘明侦不仅是个博士,还是教授与科学家。她18岁考上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学习本科,24岁获得牛津大学博士学位,28岁担任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
又比如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屠呦呦,她毕业于北大医学部,是博士生导师,她的一生都投身于医学工作,创制出抗疟药的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是医学界的一大成就。
还有郑毓秀,她出生于民国时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革命家。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党——同盟会。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博士,第一位女性律师,第一位省级女性政务官。
以上只是列举比较典型的例子,这样优秀的高知女性还有不少,她们遍布在社会各界,从事着各行各业,为社会和家庭奉献自己的个人价值。她们是值得被人尊重的群体。
4
那女博士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呢?
女博士有着对自身高于常人的标准。
她们往往高度自律,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清晰而长远的规划,何时完成学业何时结婚生子,未来事业如何规划等都在她们的计划掌握之中。没有一定的毅力是难以坚持做到的。而这点正是大多数人所缺乏的。
女博士自强自立不依靠他人。
她们拥有丰富的知识、专业的水准,相对容易建立事业基础。同时她们通常有着较强的事业心,有着独立的自我意识,不因单身而放弃充实自己。经济独立、人格独立通常是女博士的基础配置。这是当今大多数人尤其是女性同胞们需要学习的品质。
女博士有着对知识的敬重之心。
能坚持读书学习20年的人,一定是非常热爱并且敬重知识的人。她们对知识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拥有超于常人对科学的严谨态度与探索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让她们在知识的世界里实现人生的理想,为自己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尊重并学习的。
如果要说女博士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那么以上三点便是最大的不同。女博士本是应该被尊重和学习的群体。即使女博士中有一些案例为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也还有许多优秀的女博士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个理智的人一定是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且善于学习他人长处的。对女博士也是如此,对于个别负面新闻,应该从他人的事件中吸取经验,对于优秀的一面,善于向她们学习,努力提升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才。
如此,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