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听家里老人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老乡,自然是一个人在遥遥异乡,最能牵起心中情愫的一个词。
你们说着夹杂同样口音的普通话,你们喜爱同样口味的家乡菜,同样水土养育你的有些同样的风土文化,看起来,你们就是这个陌生城市里心贴的最近的人。
在地铁上,你听见同样的方言,哪怕不知道声音发出者在哪个方位,都会心中涌起一丝温暖。哦,原来,这个城市还有和我一样的人。
在聚会上,因为陌生,呆在角落里的你,仅仅听见有人自我介绍说跟你来自同一个城市,你就可能丢掉所有的情绪,鼓起勇气上前。
在微信群里,你仅仅看见刚加进来的那个人是你的老乡,你就可能心里下意识地认为ta应该是个好人,甚至想要进一步了解。
很多时候,都会把对家乡,对亲人的那种情愫寄托在所谓的老乡身上。
求你帮忙,老乡的标签最是好用。最近热播的《欢乐颂》中,已经决心放弃应勤的邱莹莹却还与他纠缠不清,而小邱给自己的理由是,应勤是她的老乡,老乡有苦恼,自己有义务去开导,去聆听。
老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成了求人助事最有力的话语。
可是,老乡,就一定很熟知吗,老乡有难就一定有义务去伸出援手吗,道德捆绑的感觉真的好受吗?
很明显就是大学里的老乡。刚入大学,就有学长学姐打着老乡的名寻来,很是温暖,一届一届地传承,好像在遥远的他乡也有了一个家一样的存在。
可是,新鲜劲一过,你发现你和同乡的学姐学长并不是每个人都熟知,时间久了,发现你的好友名单里也许同乡甚少。
同乡的学弟学妹在开学初,还会有问题主动来找你,虽然你每次都会耐心解答,可时间久了,要么就是发现这些学弟学妹也并不是每一个都和你亲近,甚至有一些,你发现你并不是很喜欢。
大学,老乡只是陌生交往的一个印子,并不可以作为交心的充要条件。
你可以与你的老乡成为很好的朋友,无话不谈,知你懂你;但是,你也会有一些不喜欢的老乡。
是否值得相交的标准里从来都没有你们是不是老乡。即便是老乡之间,也有三观不合的,也有行为相斥的,甚至还有一点共同话题都没有的。
老乡,从来也不会成为求人帮忙的借口,是真朋友,固然帮;泛泛之交,对不起,我需要看这个事件的难易程度,你是不是值得我去帮。
所谓,老乡情节,在我看来,不过是社交情节中的一种,不过与兴趣一致,班级相同这类一样罢了,从来都不是道德捆绑的依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