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写景状物,就是通过对某物的描写,来衬托人物的性格和特点,是侧面描写中最为常见的技法之一。它的特点,是景物色彩或基调与人物心情和性格吻合一致,写景状物为手段,为方式,烘云托月为目的,为主旨,景物因人物而生动,人物因景物而鲜明。具体运用,有两种情况:
一是对客观的自然景物进行描写,以渲染环境,制造特定气氛,烘托人物情绪,也即以景衬人,例如《故乡》的开头: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进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活气。
这里,环境和气氛是萧条的、冷落的、压抑的,基调是低沉的、郁闷的、悲凉的。这正与当时坐船的“我”的心绪相一致,表面上是写景物,实际上是写人物,虽廖廖数笔,着墨不多,但对主人公的凄楚心理的“悲凉”感情起到了很好的侧面衬托作用。
二是对具体物件进行描写,这些物件,原都是人为的,现展示出来,以造成一种特定的环境,它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综合物,以此来烘托人物品格,也即以物衬人。请看《筑路》中的一段文字:
离车站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石头房的空架子,凄凉地立在那里。里面的东西,凡是撬得下、拆得开、砸得动的,早就被洗劫一空了。门窗成了张口的大洞;炉门成了黑窟窿。房顶也破烂不堪,好多地方露出了椽子。
这段文字集中描写的是一座空架子石头房,从“门窗”到“炉门”到“房顶”,整个的是“破烂不堪”,既给筑路工们提供了一个“凄凉”的环境,又说明这一环境是人为“洗劫”所致,说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很恶劣,形式上是写物,实际上是写人,从而突出了筑路英雄们艰苦的劳动条件,有力地衬托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坚强意志。
运用写景状物、烘云托月技法进行侧面描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文字处理要有所详略,写景状物要适当,与写景为主的散文毕竟有明显不同,一般不作大段渲染,以免弱化了人物,冲淡了主题。二是要有鲜明清晰的目的性,不可在任何情况下都来一段写景状物,以免累赘多余,造成千文一面。三是注意位置安排要合理,一般在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出场之前实施,以铺基垫衬,造成烘托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