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带我渐入佳境

作业交得有点迟,不是不想写,也不是无话可说,而是出现了一种心理现象,用一句心理学术语说叫“目标颤抖”,意思就是越在意的事越容易出错。因为是最后一次作业,一方面想表达我这次学习的极大收获,另一方面也想表达对小冰老师的感激之情,这众多的感慨像一股巨大的潮流在我心里汇聚,但我却能力有限,我这小小的出口怎能释放洪流呢?所以不管我的腹中积蓄了多少,只能慢慢地向外流淌,所以,请原谅我的迟缓。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次训练营突破了我的生理极限。以前的我一直胸怀大志,想当作家的理想,不管被生活怎样打压,从来没有磨灭,并且我也很勤奋,买了一套教写作的书《成为作家》,其实这套教材非常好,如果能扎扎实实地按照书上教的去思考去练习,一定可以成功。书上的一切观点我都能接受,设计的练习也很好,要求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写作,我也一直坚持五点起床,可是,理想再崇高,肉体生来就是有惰性的,除非有坚强的毅力,很难克服,我的毅力显然不够,虽然每天早上做到了五点起床,但起来以后什么也做不成,光坐在那里打瞌睡。七点以后,宝宝醒来了,我非常沮丧,两个多小时的时光就在瞌睡打盹中流逝了。

参加了训练营之后,我的理想仿佛被重新点燃,一股巨大的生命能量注入进来,每天早晨不到五点我就准时醒来了,再也不需要上闹钟。这真是:有理想的人睡不着,没有理想的人睡不够。晚上孩子睡着了以后,我才会有时间写作业,有时到12点也写不完,只好先打卡,早晨不到五点就起来“填坑”——补作业,因为睡梦中都在写作业,所以,早晨孩子醒来之前一定能够把作业写完。而写完作业的那一刻,我仿佛得到了一个多么大的奖赏,高兴地心花怒放!哦!这才是我想要的状态,这才是最好的感觉!

这30天的时间,我不敢说我学会了读书,学会了写作,至少,我内心的巨人醒来了,它既然已醒就再也不会睡着!

这三十天,我学到了顶级大师的读书方法,对标了一流作家的思维模式,学到了各种体裁的写作方法和经典模板。我还知道了,学习什么不重要,学以致用才是王道。我明白了为什么笔耕多年没有收获,明白了为什么拥有众多技巧,作品却没有灵气。我时而兴奋,时而又充满了忧伤,我在想,要是我能早一点加入到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小冰老师这样既是优秀的写手,又是经验丰富的实战运营高手的指导,我也会早一点走上成功之路。

在此,我想回忆一个学习片段,使大家可以管中窥豹,虽是略见一斑,但相信,你懂得。

一开始我就说过,我是一个勤奋努力的人,但是小冰老师当头棒喝说:“No,你不是!”她的话把我从梦中惊醒,让我陷入了深深地反省。

她给我们布置了一个小小的作业:用今天学过的费曼读书法,写一张读书卡片,500字左右就可以。500字?这不是小case吗?曾经看过那么多书,有心理学方面的,有哲学、文学方面的,还有天文学方面的,随便选一本,简明扼要概括一下内容,然后再写三百字的心得,我认为真的不难。

可是,我没有想到,那天的作业我竟然没有完成。

当我坐下来,在脑子里搜索一本我印象最深刻,我以为最熟悉的书作为今天作业的主题时,我竟然找不到一本合适的书,或者确切地说,找不到一本我真正理解透彻,可以把握得住的书,并且,把一本书的精华用短短的300字提炼出来,想着容易做起来难。当时我慌了,我开始质疑自己:你到底看过书没有?对照老师视频课上讲的内容来审视自己,在读书方面就出现了问题,而且,不能用短短的300字提炼内容,说明写作也有问题。输入就有了障碍,怎么可能流畅地输出呢?道理显而易见,这么多年,我竟然看不到!

为什么?因为不努力!你看起来起早贪黑的勤奋都是“伪勤奋”,根本没有什么意义,甚至是自己骗自己。小冰老师说,你当然可以放过自己,但生活不会配合你。

什么叫“伪勤奋”呢?有空就坐下来看书,并且做笔记,并没有思考,没有建立记忆回路,这不是勤奋,而只是一种习惯。对于想搞创作的人,最怕的不是手懒,而是心懒,因为心支配手,只要脑子有了念头,手就会不由地要写,想停都停不下来。所以,只要脑子懒了,一切的行为都会跟着懒,懒不是因为手懒,手懒的真相是心懒。

所以,这么多年来,我看起来勤奋努力,其实都是假装勤奋,是自己欺骗自己,每天读点书,做点笔记,然后就自以为这一天没有虚度,就觉得心安理得,却不知日复一日,被“伪勤奋”蒙蔽,蹉跎了岁月,虚度了光阴。

明白了这一点就相当于得到秘籍,但是,即使你真的得到了一本武功秘籍,依然离不开勤学苦练,否则还是一场空。就像老师一开篇就给我们讲的那个《卖油翁》的故事,别人惊讶卖油翁娴熟的技术,并向他请教秘诀时,他淡淡地说:“无它,唯手熟尔。”

这也正是我想说的另一个突破:这个课程,不仅仅是教技术,不仅仅是传授心法,不仅仅是展示模板,这些其实都容易找到,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可以说,最不缺的就是教人技巧,介绍方法。无需付费,到处都有,但难的是,谁都知道写作是一个高投入高回报的事业,可是,谁能吃得了“起五更,睡半夜,爬格子”的那个苦呢?可是,小冰老师却能让人做到“边输出,边写作上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