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心情不好,不是没学习就是没锻炼。
是的,最近因为看万历十五年和奇葩说,落下了学习和锻炼,所以心情不好。
01
《万历十五年》,两周内,利用坐公交上下班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涉及到的主要的六个人物,万历、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但最终,逃不了楼塌了的结局,其他侧面提及的人物,或身败,或名裂,没有一个功德圆满。作者批判的是有明一代以道德代替法律,万事万物以道德作为评判依据,这看起来荒谬,更悲痛的是这样的主旋律遏制了政治、经济、社会的进步,万历十五年,是公元1587年,而距离这不久的将来,中国与世界潮流之间巨大冲突正在酝酿着,我们作为后来人知道是鸦片战争。之前看历史书,像看故事一样,对历史充满传奇性的希望和想法,但如今,看了万历十五年,满满的对生命感到疲倦,对活着感到疲倦。个人能力真的有限,就算是万历贵为皇帝,也要靠罢工来牵制朝野,挣脱扭曲的制度,来达到他的目的。生命的意义,要在历史上获得,而历史的规律性,有时在短时间不能看清,而须在长时间内打开眼界才看得出来。
最后作者提到:历史上有长期性的重要发展,牵涉很多事物的时候,很难是少数人的贤愚得失所能概括,必有其背面、侧面。此处指的是亚洲大陆气候地理关系的影响。这是另外的更庞大的话题,不再展开。只是想说,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人类认知的局限性,在后代人眼里,我们又承担了什么历史角色呢?
也许这本书让我看的沉重,心态有点消极,都快胸怀宇宙了。但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再来看明朝,不会简单的评价为苛捐杂税了。再来看其他朝代或者国家,不会那么盲目自大了。
02
《奇葩说》,这是一个严肃而又活泼辩论节目。最新一期的辩题是:我们要感激生活的暴击吗?暴击即挫折、磨难。这个辩题,颠覆了我的观念。就像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增益其所不能。这些一度让我觉得,经历苦难是对的,是人生成长的必经之路,是生活的必修课,因为好像只有我经历了这些,我才有资格说我成熟了长大了。但是,拿我现在经受的暴击,房奴,我感激高高的房价吗?我感激压在我身上的房贷吗?房奴,让我几乎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接触外界的能力,失去了生活的很多可能。我并不会感激它,我只感激在我捉襟见肘时借钱给我的人,感激我自己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臧鸿飞辩论部分让我特别震撼,他说,当你经历了生活的暴击,弱者会让你感激暴击,因为弱者对此也无能为力,这是弱者之间阿Q精神的慰藉,而强者也会让你感激暴击,因为强者想加强他的统治让你不反抗,是在麻痹你。听到这里彻底颠覆了我的观念,如对磨难心存感激,则为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当一个人被颠覆观念的时候,也可以说他的信仰被颠覆了,他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被颠覆了。而当新的三观还未确定下来的时候,心如浮萍,没有根基,所以我现在心情不好。
蔡康永说:在一个充满人的世界,如果只能找到一种方式,去爱一个人,那也太寒伧了。每个值得我们爱的人,都值得我找到一种特别的方式去爱。当然不是【在一起】,那也太伤感情了。
我可不可以改为:在一个充满不同观念的世界,如果只能持一种观念,去与这个世界共存,那也太寒伧了。这个值得我们爱的世界,都值得我持任何一种观念去爱。当然不是【感激与厌恶】,那也太伤感情了。
万历十五年和生活的暴击,二者应该是有某种联系的,生活中,每个个体的暴击汇总上升到历史层面、人性层面,也许就是万历十五年般的暴击,这也是放在一起行文的理由。
最后,二者也许只是我生命的过客,现在我依旧赶早班公交好有座位坐下安心看下一本书,门口卖饭的大姐依旧每天凌晨3点起床准备早点,到晚上8点才收摊,但是依然笑口常开,她还劝我养四季桂,说它能影响一个人的能量。我说:不用养花,做好学习和锻炼,能量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