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答案,只是过程,在适合自己的节奏里过好一生

人生没有答案,只是过程,在适合自己的节奏里过好一生

人生是一条单行道,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时区,按照属于自己的节奏生活。但有时,身边人的节奏会带给我们很大的焦虑,尤其是本来和你一道同行的同学或朋友,他们结婚了、他们月入几万、他们到处去旅行……马云说:"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年轻人要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刘强东则表示:京东人要有拼搏精神;科比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埃隆·马斯克每周工作一百小时;李佳琦一年直播389场……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足够努力,这样的奋斗故事是我们从小就熟悉甚至相信的。于是,不知不觉中,我们加快了自己的节奏,丢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

可是自己本身,才是自己世界里的一环,只有让自己的这一环不脱节,才能让自己与世界的连接结实和完整。尝试放慢节奏,找回自己。

不怕慢,只怕站

现代人都善于"焦虑",总觉得延长工作时间、增加工作项目、再多听一个网课,可以获得更多、摆脱焦虑。但凡是走过长路的人都知道,走久了不歇,必定越走越慢,最终完全走不动。老人告诉我们一个秘诀,走路"不怕慢,只怕站"。

把节奏放慢,并不是逃避生活,而是为了寻找到更好的生活。法国大数学家潘嘉赉研究数学上的难题,苦思不得其解,后来跑到街上闲逛,原来费尽气力不能解决的难题却于无意中就轻松解决了。据心理学家的解释,有意识作用的工作须得退到潜意识中酝酿一阵,才得着土生根。通常我们在放下一件工作之后,表面上似在休息,而实际上潜意识中那件工作还在进行。找回自己的生活节奏,其实是为工作蓄力,帮助重回跑道。

勤靡余劳,心有常闲

朱光潜先生曾说:"世间有许多过于苦的人,满身是尘劳,满腔是杂念,时时刻刻都为环境的需要所驱遣,如机械一般流转不息,自己做不得自己的主宰,呆板枯燥,没有一点生人之趣。"

如果一直在别人的节奏里,难免会成为被环境压迫的牺牲者。没有力量抬起头来驾驭环境或征服环境,主宰自己的话,最终也很难成大成就。陶渊明在《自祭文》里有两句话:勤靡余劳,心有常闲。先哲教育我们:生活要动中有静,常保存自我主宰。我们要学会在"车如流水马如龙"里给自己留下一点时光,做一番静观和回味。在现代紧张的生活节奏中学会取悦自己,做生命的主人,享受自己的人生。

点击生活的细节

《送你一颗子弹》作者刘瑜曾经写过:"要见识人世无限风光,未必需要花很多钱去巴黎去埃及去意大利,还有一种更划算也更持久的方式:观察你周围的世界,点击你自己生活的细节。"打开"慢节奏"的窗户,不是对日常生活的逃离,恰恰是对自己生活节奏的智性激活。

沏一壶茶,作一幅画,听一首曲,读一本书,都能帮你点击自己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找到到自己喜欢的节奏,安安稳稳、平平静静过好自己的一生。

想要改变生活,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永远都不晚。就算做了最好的准备,人生也是无常。享受往后余生里最年轻的自己,放弃盲目地追逐,无需追随他人过快过慢过度消耗。

不要花时间与别人比较,而是要花精力做真实的自己。只要把握了自己的节奏,哪怕慢一点,也是有价值的成功。不畏将来,不惧当下,一直在自己的轨道上砥砺前行,属于你的精彩一定会到来!像余光中说的那样:最后还剩一条命,从从容容地过日子,看花开花谢,人往人来。人生没有答案,只是过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