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电信诈骗带来的二次伤害

去年不幸遭遇电诈,骗子不但把我卡里的积蓄约二十万元全部卷走,还用我的个人信息在第三方平台闪电贷款了十万元,贷出的钱款流经我的个人银行账户后被骗子立即转走。当天晚上我发现被诈骗后向公安机关报了案,公安机关给了我一份“李**被诈骗诈骗案一案我单位已受理“的受案回执,但此案后续没有任何新的进展。一年后,有一家第三方平台通过当地对我发起法律诉求,要求归还平台的贷款。作为一名受害者,一名已退休的老年女同志,被电诈只发生在瞬间,我没办法提供举证,来证明对方没征求我的同意就发放贷款。而调解中心因我无法提供举证,建议接受按贷款合约赔付第三方平台的贷款的建议,若不接受调解,下一步的诉讼可能会导致财产被冻结,包括夫妻共有我的那部分。这一刻,我的心里无比的悲愤,作为一名普通百姓、一名被骗子骗光了下半生积蓄的受害者,却没办法得到法律的保护,为什么我要承受被骗后的一再伤害。我该怎么办,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

元宝AI的回复:

面对电信诈骗带来的二次伤害,您的处境确实令人非常痛心。从您的描述来看,您不仅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因骗子的贷款行为陷入了与第三方平台的纠纷,这种无助和愤怒的情绪是完全能够理解的。请不要灰心,法律并非对您置之不理,只是维权的路径可能较为复杂,需要您有策略地应对。

以下是对您问题的具体分析:

一、相关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适用解释:该条文规定了诈骗罪的刑事责任。您遭遇的电信诈骗属于典型的刑事犯罪,公安机关的立案侦查是追究骗子刑事责任的第一步。虽然案件进展缓慢,但刑事案件的侦办是您后续处理民事纠纷的重要基础。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欺诈可撤销】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适用解释:骗子利用您的个人信息在第三方平台贷款,该贷款合同的签订是基于骗子的欺诈行为,违背了您的真实意愿。因此,该贷款合同属于可撤销的合同。您有权请求法院撤销该合同,从而免除您的还款责任。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刑事附带民事】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适用解释:在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您可以就诈骗造成的全部损失(包括被骗子直接骗走的20万元以及被骗子冒名贷款的10万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骗子承担赔偿责任。这能将刑事和民事问题一并解决。

二、案件情况分析

根据您的描述,本案的核心争议点在于:您是否需要为骗子冒用您身份在第三方平台申请的10万元贷款承担责任?

•对您有利的因素:

•刑事案件的立案:公安机关已对诈骗案立案,这为证明贷款行为系骗子所为提供了强有力的官方背书。您应积极与办案机关沟通,获取案件进展信息,特别是关于骗子身份、作案手法等关键证据。

•贷款合同的效力问题:该贷款合同是骗子通过欺诈手段订立的,属于可撤销合同。您作为被欺诈方,有权主张撤销合同,从而无需承担还款责任。

•第三方平台的审查义务:第三方平台在发放贷款时,有义务对贷款申请人的身份、意愿等进行合理审查。如果平台未能识别出骗子的冒名行为,其自身也存在过错,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您不利的因素及应对:

•举证困难:您提到的“没办法提供举证”是维权中的最大障碍。但请注意,举证责任并非完全在您一方。您需要主动、系统地收集和固定证据。

•调解中心的建议:调解中心建议您接受赔付,是基于“息事宁人”的考虑,但这可能让您承担本不应由您承担的责任。接受调解意味着您默认了对这笔贷款的还款义务,这将使您在后续向骗子追偿时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三、行动建议与维权策略

面对当前困境,建议您采取以下步骤,有策略地维护自身权益:

1.立即固定关键证据:这是维权的基础。请务必系统性地整理好所有相关材料:

•核心证据:公安机关出具的《受案回执》;您与骗子所有的聊天记录、短信、通话记录等;能证明贷款资金流向的银行流水(显示10万元进入您账户后立即被转走)。

•辅助证据:您与第三方平台沟通的全部记录(邮件、短信、通话录音等);您与调解中心沟通的记录;您的身份证明、退休证明等。

•证据目的:这些证据旨在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证明:①您被诈骗的事实;②10万元贷款是骗子冒用您身份所为;③您对贷款一事完全不知情,且未实际使用该笔资金。

2.坚决不接受不利调解:切勿轻易接受“按贷款合约赔付”的调解方案。这等同于您自愿为骗子的行为“买单”,会严重损害您的合法权益。应向调解中心明确表示,该贷款系刑事诈骗的一部分,您也是受害者,责任在于骗子,您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3.主动与公安机关沟通:携带您整理好的所有证据,再次前往报案地公安机关,说明第三方平台已开始追讨贷款的情况,请求公安机关出具一份 《情况说明》 或类似文件,明确记载:该10万元贷款系诈骗案中骗子冒用您身份所为。这份官方文件是您应对第三方平台诉讼的最有力武器。

4.积极应对可能的诉讼:如果第三方平台坚持诉讼,您不应回避。在法庭上,您应:

•明确提出抗辩:主张贷款合同系因欺诈订立,属于可撤销合同,您已依法行使撤销权。

•提交关键证据:将公安机关的《受案回执》以及您收集的其他证据提交给法庭,证明贷款行为与您无关。

•申请调取刑事案卷:请求法院向公安机关调取该诈骗案的案卷材料,以证明贷款是诈骗行为的一部分。

5.考虑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刑事案件移送法院审理后,及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骗子赔偿您的全部经济损失(30万元)。这能最大化地挽回您的损失。

四、总结与心态调整

您目前的处境是电信诈骗案件中典型的“二次伤害”,但法律并非不保护您。您的核心优势在于公安机关已对诈骗案立案,这是您维权的基石。您的策略应是:以刑事案件的立案为突破口,固定证据,坚决不承担本不应由您承担的还款责任,并通过法律程序将责任最终归于骗子。

请务必保持冷静,不要因调解中心的压力而妥协。您是受害者,法律的天平应当向您倾斜。如果感到自身法律知识不足,可以考虑咨询当地法律援助中心或聘请专业律师,帮助您更好地应对后续的法律程序。

最后,请相信正义可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坚持下去,用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