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翠竹》歌颂的仅仅是翠竹吗?
《井冈山翠竹》将看似普通竹子,转化为承载革命精神的符号,翠竹不仅是井冈山
上的植物群落,而是革命者精神面貌,斗争意志,乃至整个革命事业的具象。
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呢?首先追忆了井冈山翠竹在革命时期发挥的作用,比如:
做竹筒饭、做梭镖、搭帐篷,进一步叙述竹子在各个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赞美井
冈山人民乃至全中国人民为中国革命所作的贡献。同时以竹子的特性对应革命者的品
格。文本中"雪压不倒,风吹不折"的描写,是对革命者坚韧不拔的礼赞。竹的中空有
节,是革命者的虚心与气节;四季常青,被喻为革命事业的生生不息;其群生特性,
则暗示了革命队伍的团结力量。这种物性与人性的巧妙对应,使自然物象获得了精神
内涵。翠竹读者心中浮现的已不仅是植物,更是无数在严酷环境中坚守信念的革命者
形象。
翠竹还连接过去与未来。作者通过竹子"依旧那么青翠,那么挺拔"的描写,暗示
革命精神超越时间的水恒性。"看啊,这些青翠的竹子……正在向你们点头,向你们
述说着三十年前的往事,又在向你们预说着光辉灿烂的明天"。使竹子不仅是历史记
忆的储存器,更成为革命理想的传递者。
《井冈山翠竹》的意象创造对中国革命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从《白杨礼赞》
到《松树的风格》,我们可以看到类似意象构造的延续与发展。它使抽象的政治理念
获得了具体的感知形式,使革命教育摆脱了说教的枯燥,具备了审美的感召力。它将
政治与诗意、历史与自然、现实与象征完美融合,展现出文学处理政治主题的艺术可
能性。
这种化抽象为具象的方法,就是意象,连接二者的桥梁,就是想象与联想,读
者要读懂它,也要发挥想像与联想。
《井冈山翠竹》想象体验品读教学设计
活动1 :唤醒想象,初识翠竹
- 展示井冈山翠竹的图片或短视频,配乐《十送红军》。
- “看到这些竹子,你会联想到什么?
- 简要介绍井冈山革命历史,强调竹子与红军的联系(如竹矛、竹筏、竹棚)。
-活动2朗读感知,捕捉意象
- 学生分段朗读,标注描写翠竹形象、品格的关键词句。
活动3:想象还原,移情体验
- 假设你是井冈山的一棵竹子,用第一人称描述你的经历
活动四:意象分析,探究象征
1.竹子有哪些自然特点?
2. 为什么作者说它是“革命的竹子”? 这些特点如何对应革命者的精神?
- 活动五:“在今天,‘翠竹精神’可以体现在哪些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