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长朋友问我:“可不可以用金钱来鼓励孩子的学习?”我非常不赞同这种方法。 有这样一个故事(德西效应):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了,依然这样,这让老人难以忍受。于是,老人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孩子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转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一旦外部动机改变或者消失,孩子们的内在动机也会发生改变或者消失。对于学习也是一样的,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 不赞同这种做法,都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周日的晚上,加班为获取“读书小博士”的六个孩子完成了赠诗,周一上课之前,一一读给了孩子听,并送到手中,之前一直答复孩子“随后送到”,这次终于完成承诺。其实,我想告诉孩子,这不仅仅是一首赠诗,经过改编后,里面包含着老师的期待与爱。这是一种仪式,把最合适的诗歌在合适的时间以最合适的方式送给适合的孩子,润泽、丰盈孩子当下的生命。我看到家长在朋友圈里发了图片,获取赠诗的孩子,都把自己的赠诗贴在书桌前最醒目的位置。春霖妈妈给我发信息:老师,他在周日的下午非要去买一个有塑膜的夹子,我说家里有书架,本子、书都可以放上边,他没吱声。原来就期待您赠予的诗,带回来就保存这里面,如获至宝!感谢亲爱的老师!其实赠诗就是给孩子一种仪式感,如果在某些方面做得好,就会获得额外的奖赏。
周三中午,送路队的刘老师有点不好意思地对我说:“孩子的路队站得不够好,走路懒懒散散的不成形,管他们也不听,我在旁边领着也觉得难为情。”刘老师是一位非常认真负责的好老师,要不她大可以视而不见,感谢她对孩子的负责任。她说的情形的确存在,平常我也发现,孩子们在老师的监管下,和离开老师的监管是判若两人。因为老师不可能每分每秒都盯着,更多的时候需要孩子发自内心的去自己遵守这么规则。我第一时间跟家长反馈这个路队现象,排头同学举着路队旗,后面跟着一群乱糟糟的队伍,勾肩搭背,打打闹闹的,太不像话了,一来不安全;二来反映出我们班同学的文明程度不高。路队习惯必须养成,而一旦养成,他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他将会使你终身受益。而且路队能很好地反映出一个班级的班容班貌,我不希望因为个别同学的自由涣散影响到整个班集体。并整理了一份《路队要求》,要求孩子背熟,并自觉遵守。然后,趁热打铁,利用午读时间,又领着在教室里练习走了几圈,其实只要认真去做,大家都能做好。我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给讲了几个好好走路的故事,做工作要做到孩子们的心坎上才行。
上完第二节课,我正在办公室里忙着,有孩子跑过来告状,说刚才冬跑的时候,小李和小孔俩人打架了。我说让他们过来,我问问啥情况。小李很快就来了,可是小孔死活不肯过来,好几波孩子来跟我汇报。我说:“你们不要跟着瞎掺和了,我亲自过去找他。”我放下手头的工作,就亲自来到教室,看到小孔气呼呼地坐在位上,其他同学围着他。我让其他同学各自回位坐好,等着老师来上课。让小孔出来,小孔迟疑了一下,最后不情愿地走出教室。我说:“我找同学喊你去办公室,就是想问清楚事情的始末,你不肯去,只好我亲自来找你了。”到了办公室,我对打架的小李和小孔说:“你俩想想打架这件事有没有自己的原因?”他俩沉默了一会儿,也都说了自己的不对。其实一件很无聊的小事情,出发点也没有恶意,但是俩人的不淡定,才引发刚才了的“战争”。我让他俩向对方各自道了歉,又单独对小孔说:“你犯了错,老师找你就是想帮你找出问题所在,帮你好好改正,让你更加进步。你说说刚才表现的咋样?”小孔耷拉着脑袋说:“不好,老师对不起。”我说:“不说不可以太任性啊!下次遇事要冷静啊!别君子动口不动手,你可是孔夫子的后代呀!”小孔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就让他俩回教室上课啦!古人云,“爱人若爱其身”,像爱护自己一样去爱别人,这个社会应该多么和谐呀!
昨天子洋无不得意地告诉我:“现在妈妈每天都会写亲子日记,快都要写满一个本子啦!”之前子洋妈妈就有这个决心,萌发了记录孩子生活学习的想法。因为每天匆忙之间,日子飞逝,孩子这么快长大,小时候的事儿很多就记不住了,留不住时间就记录下来吧!我发信息给子洋妈妈,为她的这份坚持点赞,子洋妈妈回复道:
孩子夸张了,厚日记本写不到一半,惭愧,中间还漏了两天。昨天边写我还在想,坚持一件事情真的不易。就像家长们习惯了期待您每周的班级日志,却不知您背后的付出,着实佩服。最近子洋很关注我的日记,我故弄玄虚不让看,他一有好的表现我就故意说:“哇!这么棒,我要把你这表现写在日记里”。我发现他很在意,这无形中又增加了一个“制服”他的法宝。其实日记不仅是文字的记载,更是一种精神的升华。亲子日记书写的过程,家长的内心世界会逐渐丰盈起来。有人说“读书是最好的修行”,其实“书写是更好的修行”。加油,为每一位坚持的父母点赞。
中午在食堂吃完饭,惦记班里的事,就顺便到教室里转转,发现大部分孩子都能按照要求,桌面清空,凳子推到桌子下面,可是还是有四五个孩子桌面的书本乱糟糟地摆放那儿,凳子也是横七竖八的,显得极不和谐。下午上课前我对这五个孩子做了通报批评,并在卫生赋分表上各减掉一分,既然大家一起制定的规则就得严格遵守。“21天好习惯挑战计划”第一阶段已经完成,挑战成功的有23人,失败11人,弃权13人。因为我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养成一个好习惯,结果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享受这个参与的过程。所以我又给他们弄了一个“复活赛”,可以再挑战一次,挑战成功的孩子也向42天发起冲击。接下来的抽奖活动正在筹备中,忙完学校的年底督导检查工作就开始举行,奖品也得给备好啦!延迟满足也是一种爱,要有等待的耐心。
“读书小硕士”和“读书小博士”活动持续中:
听写全对也是美得要命,不亚于中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