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0年,绝对是社区团购唱主角戏的一年。各种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已经让“社区团购”不再是一个新渠道概念,而成了普通消费者都熟知的一个名词。风口之下,社区团购也在争议声中一路狂奔。
凯度数据在报告中称,社区团购2018年规模280亿、2019年500亿、2020年890亿、2021年预估1210亿元。而事实上的数据,可能比这个还要大。
2021年1月30日,十荟团发布新闻称日单量突破1500万单,而兴盛优选在2020年10月就突破了日单1000万单。另外两家第一阵营的选手美团优选、多多买菜,预计日单量也差不多。
2021年,经销商跟不跟社区团购?
经销商跟不跟社区团购,已经没有了讨论价值。
今天还有讨论价值的是,经销商应该如何跟社区团购,如何在社区团购合作中避开坑,赚到钱!
首先,确定一点,社区团购是个非常复杂的商业工程,不是有单一优势就可以去完成的,认不认同?
很多在区域做经销,且手上有点钱的经销商,很容易头脑发热,觉得自己也可以上,
再加上一些卖软件服务朋友的撺掇,很容易投入重金去尝试做区域团购平台,这个是很难行得通的,据我观察,多数这样的社区团购平台最后都没了最后
试想一下,你以前经销的货品真的有竞争力吗?能够像巨头那样打一折?
你真的懂中心仓运营管理以及团长社群运营?
看起来两个端口都有些资源,其实仔细分析,相比较于巨头,变得非常渺小。
所以总结,不建议经销商直接开发社区团购平台。
有经销商说,既然干不来,市场份额又不逐步蚕食,咋办?
每一次渠道大变革,都是生意模式和规则、操作方法、团队能力的重新塑造。绝大多数经销商和他的团队,习惯了现有的生意运作模式,但面对全新的操作模式和要求时,会陷入巨大的无所适从之中。
这才是绝大多数经销商渠道转型失败的核心原因所在。
天天喊着社区团购重要,非常重要,但怎么做,如何做,却没人管。结果是无济于事,只能是徒增焦虑。
我们拒绝社区团购是不行的,完全单干也不行的,有第三条路子吗?
想办法跟着巨头的脚步走
现在平台开放了很多加盟合作政策,
社区团购平台只是一个链接的桥梁,一定会会需要更多的供货商和仓配服务,
所以经销商可以从这两个方向入手,如何给平台供货,以及做好仓配服务。
这里有个江苏徐州的王老板例子,非常值得大家借鉴。
王老板是从事10多年得传统商超经销商,主要提供厨房食材、食品饮料牛奶等产品,每年营业额在千万左右。近几年他的传统经销业务受到拼多多等电商的冲击连年有下滑,所以在2019年比较早参与到当地社区团购中,当时保留了传统商超配送业务,同时开辟了社区团购新业务板块,到2020年上半年,200个团长日单做到了三千,流水到了四万多,占整个生意比重60%,贡献了100多万的利润。大平台来了之后,搞了补贴低价冲击,他的数据一个月就少了一半,利润下降的非常厉害。
经过一段时间艰难摸索,他逐渐改变了策略。将公司一分为三,选择了一些非刚需低频的不容易上平台的商品继续配送商超,交给自己的业务经理去搭理,占业务20%;
第二部分,他主抓社区团购平台选品仓配的供应链运营,尤其是货品端,把没有优势没有利润的产品砍掉,尤其是放弃了一批大品牌的经销权,选择了一个质量靠得住的网红产品,特别是一些厂家一手货源,控制10个品左右,不求多,求精细化运作。工作占比40%。
第三部分,股东带着3个人做团长联盟,给巨头做当地服务商,不仅是帮巨头开拓市场,也维护过去商超网点以及拓展新的团点,而这些客户关系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将厂家的一些推广福利时不时给到社群,很好的维护了消费者群体,也提升了自己的产品销量,工作占比40%。
经过了这次转变,他每月传统生意基本抵销日常开支,和几个社区团购平台的流水非常大,其中4款产品占了80的份额,每月利润可达二三十万,并且逐月攀升。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总结一下,
转化成供应商思维
以专业制胜
首先,要从传统经销商思维转化为供应商思维。供应商站在用户的角度为平台采购;经销商则是站在厂家角度在推销货。
其次,明确供应商和和平台关系。平台认为团长是他们的内网,而供应商则是战略合作伙伴,被视为外网,平台需要供应商进行采购货物,平台仅仅是选品,专业性上远远差于供应商,所以供应商要向平台提供菜单式服务,主动了解用户。
最重要的是取舍,这个例子中王老板果断对以往业务进行了改革,放弃了一部分产品经销权。只有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最关键的事项中,才能取得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