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100万次的猫》这是一个关于爱的绘本,也是一个关于生命意义探寻的绘本,可能严格来说这是一本给成人看的书。怎样让这样一本带者儿童哲理和思辨味道的绘本在课堂上被孩子们所理解,这是对教师的一个挑战。本节课教师巧妙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一起感悟虎斑猫的一生。
在这节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第一次教师首先抛出了两个思考问题:把猫的一生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你会怎么分?每个阶段你会用一个什么词来描述呢?对于这样的问题不同的学生由于理解不同肯定会有不同的想法和答案,所以教师在这里运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形成共识,把原本四五十个答案缩减成8个答案。第二次继续读故事,理解虎斑猫的爱。这个环节中有几个点是我觉得非常值得学习的。
一是活动前的小组合作交流建议,第一次小组合作交流建议:1、听见每个成员声音。2、请一位同学将谈论结果记录在小组合作单上。3、请一个同学将合作单交给老师。第二次小组交流建议:1、阅读绘本28-31页,邀请一位同学读故事给大家听。2、讨论:虎斑猫的爱是什么?从哪些文字和图片中体会到的?3、请一位同学将讨论结果写在“小组合作单”上。拍照上传。全班交流讨论。简单的三点建议让学生明确合作流程,使得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序更高效。特别是第一点听见每个成员声音,促使每一个孩子都要参与学习中,这是课堂学习的关键,但也是平时课堂上经常做不到的。
二是汇报环节利用信息技术将8个小组的答案放在一起拍照上传,让学生们一眼就能看到8个小组不同的答案,然后进行对比分析,思辨的前提就是学生要能直观的看到结论中的区别和不同,进而思考辨析对方的想法,交流对方的想法,最后达成统一。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皮亚杰理论中从新状态引发认知失衡,接着通过合作交流进行调试到最后同化的过程。这是传统课堂无法做到的,而希沃的这项功能却能很简单的帮我们实现,这也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能帮助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另外在这个环节中还有一个小细节非常好,就是教师在小组合作之前预留了1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各自独立思考,让学生在有了或多或少的想法之后再交流。如果没有经过独立思考直接进行小组合作就会导致个别学困生懒得动脑思考,只想听别人的讲解,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依赖于别人的习惯,反之,有了自我思考后的合作交流才能充分体现不同层度学生的不同思路,产生认知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