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微静:我们的“三毛”

谈谈三毛。

看过很多书,也知道不少作家,可是三毛在我心中,却有一个特别的地位。

三毛,原名陈懋平,中国现代作家,求学期间因嫌弃自己的名字笔画繁多而给自己改名为陈平。这一件小事,便足以看出她直爽而又可爱的性子。

她出生于重庆,五岁时随父母迁居台湾,24岁远赴西班牙留学,期间爱上了流浪与漂泊,于是一度到达德国,美国,六年后与荷西在撒哈拉结婚,度过了自己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日子,后荷西离去,她回到台湾,任职教师不久又放弃,主要生活内容就是写作与演讲,七年后一家医院去世,终年四十八岁。

好像仅仅写她的主要经历,就可以猜测到她波澜壮阔的一生。在那个交通通信不发达的时代,能够自己独身漂洋过海去流浪,甚至选择在荒芜的撒哈拉沙漠结婚的女人,怎叫人不好奇,怎叫人不爱。

三毛的作品没有多么精雕玉琢的文字与句式,也没有那么新奇曲折的故事,她的写作方法远远比不上一些涩滞深刻的大师们,就如她自己所说,她写的只是她的真实故事。

看三毛的书,隔着薄薄的纸张便可以感受到字里行间中散发出的亲切感,读上去那么舒服,那么自然,她不说哲学,不谈情怀,就是那样小心翼翼地,而又坦坦荡荡地写出了她的生活,试问谁能够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露给未曾相逢的陌生人看?也许,这就是她的美丽,没有技巧就是最大的技巧,不谈情怀就是最大的情怀,看看现在市场上某些畅销的书籍,说到底都是三毛价值观的延续和伸展。

三毛告诉我,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按照自己的想法,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为了心中的梦不要惧怕任何现实,活的开心洒脱,比什么都重要。也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她在撒哈拉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也坚持了下来,甚至还活的那么快乐,她在最贫苦的地方留下了一生最美好的回忆。

三毛的一生其实没有那么顺利,很小的时候就得了自闭症,没有什么朋友,不爱学习,常常逃课辍学,身体也不好,总是生病,初中毕业就一个人独自远赴西班牙留学,去撒哈拉定居其环境的艰苦可想而知,她第一个想要托付终身的人在结婚的前一天突然就死了,后来她遇到荷西,以为自己拥有了全世界,结果美好的六年后,荷西也去了,爱人的离去对她的精神打击太大,让她屡次也想陪着荷西走了,也就是这段低潮期,她创作了《梦里花落知多少》,写作的本身就是治疗的良药,但直到她去世前还是没走出荷西离开的阴影,最后在医院的自杀,让人们把这两者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三毛与荷西,可能是我们眼中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他们相识在马德里大学,当时的三毛爱慕者很多,荷西也是其中一个,但是三毛没有给荷西明确的答案,于是荷西决定暂时不纠缠三毛。他曾认真与三毛说,让她等他六年,四年大学,六年服兵役,边说边拿着他专属的法国帽倒着小跑,微笑着对她说,echo再见,echo再见,眼里满是泪水脸上却做着鬼脸。

六年期间,三毛在感情上屡屡被骗,也早已不记得六年之约,可是到了约定的时间,荷西却千方百计地联系到了她。

“临近晚上时三毛便又匆匆赶去好朋友家,见面时,好朋友只是叫她闭上眼,等候。而此时,三毛被人突然拦腰抱起,旋转,三毛睁眼一看,是荷西!她开心得说不出话来,就任由这样的快乐变成旋涡将她围绕在里面。”这是三毛生前的一段录音,当时的三毛看到了成熟俊朗的荷西,突然觉得彼此就是命中注定的爱人。”

三毛曾在《大胡子与我》一文中写到:

结婚以前大胡子问过我一句很奇怪的话:“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

我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

“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

“也有例外的时候。”我叹了口气。

“如果跟我呢?”他很自然地问。

“那只要吃得饱的钱也算了。”

他思索了一下,又问:“你吃得多吗?”

我十分小心地回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就这几句对话,我就成了大胡子荷西的太太。

那时的三毛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在撒哈拉的六年,他们的生活是那么艰苦而快乐,许多有趣的当地习俗与夫妻互动,在《撒哈拉沙漠》一书中就可见一斑了。

然而,荷西死了。

或许是为了成全三毛的传奇人生,又或许是为了惩罚三毛超脱世俗的幸福,荷西在一次潜水工作中,就那样突然的走了。对于一个深情的女子,夺走她的爱人无异于夺走她的生命。她在《不死鸟》一文中这样写:

“我总是在想荷西,总是又在心头里自言自语:“感谢上天,今日活着的是我,痛着的也是我,如果叫荷西来忍受这一分又一分钟的长夜,那我是万万不肯的。幸好这些都没有轮到他,要是他像我这样的活下去,那么我拚了命也要跟上帝争了回来。

......换这些,又一些,因为我的死亡将带给我父母及丈夫的大痛苦,大劫难,每想起来,便是不忍,不忍,不忍又不忍。毕竟,先走的是比较幸福的,留下来的,也并不是强者,可是,在这彻心的苦,切肤的疼痛里,我仍是要说——“为了爱的缘故,这永别的苦杯,还是让我来喝下吧......

父亲、母亲、荷西,我爱你们胜于自己的生命,请求上苍看见我的诚心,给我在世上的时日长久,护住我父母的幸福和年岁,那么我,在这份责任之下,便不再轻言消失和死亡了......

荷西,你答应过的,你要在那边等我,有你这一句承诺,我便还有一个盼望了。”

实在不忍用语言去猜测她的痛苦,且看着这些文字,她的痛苦之情便也溢于言表了。

三毛的人生,不论是幸,或者不幸,终究是丰盛的一生。她说的是自由,说的是自己,说的也是那颗洒脱超然的心,我们多少人能够像她一样保持那样真实快乐的心,并且不会被生活的棱角磨的圆滑无力,说到底,三毛,是青春的我们,是梦想中的我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