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就听过费孝通先生的这本书,我是在图书馆偶然碰到的,课业不多时便有更多时间看书,借此把那静寂打发掉。
如果有人在你门上敲着要进来,你问“谁呀!”门外的人十之八九回答你一个大声的“我”。这是说,你得用声气辨人。在“面对面社群”里一起生活的人是不必通名报姓的。
看完这段话之后的某天,我去对面宿舍敲门,果真,我就是那门外的十之八九,门内的人在听到那声“我”后,便走过来开了门。不用刻意做实验,只要用心留意周遭的生活,你便会知晓。
小时候在乡下生活,和村前村后的邻里的亲密是长大后在都市里不曾有过的体验。那时候中午的猪肉没佐料,不用去买,也得逢赶集才有的卖,只需在山坡上吆喝一下,跟远处的表婶打个招呼,便可摘回家做一顿可口饭菜。而现在,住了两三年也没见过左右邻居。“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便是当下的都市生活写照。
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友谊是可以停止在某种程度上的了解,恋爱却是不停的,是追求。
正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而友谊是孟子所言“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也应是庄子的“君子之交淡若水”。
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
昼夜更替也好,四季轮回也罢,老农只需看天劳作,种豆得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一度,周而复始。
为经济打算而生男育女,至少是一件打算得不大精到的亏本生意。
这可不,从“人多力量大”到“计划生育”再到“二胎政策”,应时代而变化着,由此可见,这从不是件划得来之事。
这个旧世界是一个匮乏的世界,多的是人,少的是资源。
人多事少,使劳力的价值降低。
不管过去多少年,人多资源少的情况怕是很难再改变了。“物以稀为贵”用在人身上,道理也一样。
这世界已因交通的发达而形成不可分割的一体,在这一体之内,手艺和机器相竞争,人力和自动力相竞争,结果匮乏经济欲退无地,本已薄弱的财富,因手工业的崩溃,生产力的减少,而益趋贫弱 ,在这方面说,确是一个弱肉强食的场合。尽管你可以瞧不起锦衣玉食,但是当饥寒交迫的时候,谁也不能不承认生活确是有一道物质基础的,当经济的竞争把人推到不能不承认物质生活的需要时,怎能不憬然醒悟最初不重视物质生活的失策了。
之前在书店看郝景芳女士的《北京折叠》,里面第三空间的高层怕高科技的利用会致使第一空间的几百万工人大规模失业,因此暂且搁置,未施行。
在匮乏经济中人类生活贫困,在丰裕经济中人类生活充满不安全。大概都不是良性的发展。
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的同时,也该思考巨大的人口基数该如何安放。新闻报道的“今年是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一年更比一年糟,让我们在岗位上祈祷它好起来吧。
中国是一切原则的例外。
这句话不难理解,只需稍稍转动一下脑筋。
书还没看完,因为书本实在,所以读得慢,在乡下生活的经验让我能更好的理解说里面的部分内容,我是多么幸运啊。因为我看的版本已不再印刷,但在网上买到该版本的二手书,真是开心极了。
或许很多人会说没时间看书,也可能会说看书静不下来,其实撇开网络利用碎片化时间看看书,也是不容小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