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渣滓洞和白公馆里的每一寸空气,都弥漫着信仰与绝望的交锋。
江姐被捕后,敌人用酷刑折磨她,试图摧毁她的意志。可当她拖着血肉模糊的身体回到牢房,战友们看到的,依然是她眼中不灭的光。她教大家绣红旗时,指尖的伤口渗着血,却把五星绣得格外鲜亮。那一刻,我忽然懂了什么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真正的坚强,是在最深的黑暗里,依然执着地仰望星空。
许云峰在狱中挖出秘密通道,却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自己从容面对死亡。他说:“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这种舍生取义的决绝,让我想起如今的安稳日子多么来之不易。那些在狱中传递的纸条、低声唱的歌谣,不是绝望的叹息,而是用生命奏响的战歌。
合上书,窗外的阳光格外明媚。《红岩》里的英雄们没能看到新中国的黎明,却用生命为我们铺就了通往黎明的路。他们让我明白,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曾负重前行。这份来自红岩的力量,会一直提醒我:珍惜当下,更要活得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