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honey开心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
虽然知道给与孩子鼓励听起来确实很好,有时候,鼓励并不容易。因为大人们常常犯难。不知道什么是鼓励,做起来也总是茫然不知所措。来来回回一句“你真棒”,既干巴巴也过于敷衍。
也有家长说,不让我说“你真棒”,我都不知道该怎么鼓励孩子了,“你真棒”实在太顺口了。总是说“你真棒”的父母亲是懒惰的家长,因为他们懒得思考、懒得看到孩子身上新的品质,于是就用“你真棒”一语概括。当你不再用这句话的时候,就要每天想一想,孩子又有了哪些成长,我该怎样鼓励他呢?
从心理角度来讲,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获得他人的重视和认可,孩子也不例外。在教育过程中,肯定孩子的成绩和优点,满足他们的荣誉感和骄傲感。孩子在受到鼓励后,会更加积极努力,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鼓励,是给孩子及时地回应,让他们培养一种“我可以,我能做到”的感知力。有时候,我们的鼓励可以简单到一个拥抱,而什么都不必说。
鼓励侧重孩子在成长中的过程,而不只是结果!
当孩子在完成某件事情时,家长如果总是说"哦,你真棒,好聪明"之类的话。孩子会认为你是在敷衍他所做的事情,因为每一件他能够完成的事情,都会觉得自己很聪明很棒。当遇到稍难的事情,不能完成,就得不到家长的鼓励,孩子在心理会想是不是我不聪明?当孩子成功时,父母的称赞、表扬可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能对孩子产生消极的影响,让其对众多事务的探索嘎然而止,放弃自己能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
就像有很多人喜欢夸别人的孩子“真漂亮“,这种无心的赞赏却得不到认同 。因为孩子的漂亮是取决于家长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但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你的夸奖就会让她认为漂亮是她值得骄傲的资本,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给她造成了误区。比如,我们可以说,你笑起来真甜美,特别有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
当然,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关注完成任务的过程,表扬他们为取得成功而付出的努力,称赞他们为获取成功而使用的有效的方法和策略,而不是只表扬他们成功的结果和获取成功的个人能力。当孩子做好一件事或画好一张画的时候,你说"画的不错,你是怎么想到的,可以给我说说你是怎么想到的呢吗?"这样孩子会很乐意的把他自己所想的告诉给家长,要比你只说一句"恩,你真棒!"好的多,这样孩子会认为成人是在乎他的,在乎他的想法,认可他的想法!孩子和父母在情感上既得到交流,也有了连接。
鼓励孩子就是掏空心思看到孩子本身,跟孩子做更深度的交流!
家长们一旦看到孩子好的改变,也不要心不在焉、张嘴就来。“你真棒”等鼓励方式,看起来既省事又符合鼓励为主的教育精神,但其实对孩子毫无意义。
好话不嫌“啰嗦”,真正有益赞扬,要用更多的话语描述孩子的努力,自然能引起孩子共鸣,鼓励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如果采用更多的启发式,开放式问题,而不是对孩子说教,就能够达到让孩子更多地参与,更好地理解的效果,并且能营造出更具有鼓励性的氛围。只有当孩子对你的鼓励中的参与有兴趣时,你与孩子才是统一的。
比如孩子喜欢唱歌,每次唱完歌完特别兴奋。当他把这种满足和快乐和爸爸分享的时候,爸爸接过话鼓励他说:”唱歌是个不错的爱好,可是唱歌只是业余爱好,可不能当饭吃哦,还是要好好学习!“这种鼓励对孩子来说,就像一股气流堵在了心里,爸爸没有说错什么话,可孩子的快乐得不到家长的共振,孩子和家长根本就不在同一空间。我们看不到孩子唱歌后的满足,快乐的心情,忽略了孩子个体生命的存在。
家长不需要说一些孩子当下无法体验到的感受,只是随着孩子愉悦的心情,站在孩子的角度和他分享这短暂的快乐。比如,你唱完歌后的感觉是什么啊?我怎么没有听过这首歌曲?是新学的吗?我觉得你唱歌的样子看起来真的像个歌手...等等。家长们仅仅只是掏空心思和孩子在一个频率就好,这时候你能看到孩子的本色,不参杂其它。
当你鼓励词穷的时候,试试抱一抱!
任何语言都抵不过一个深深的拥抱!家长们会有这种经历,当孩子情绪不稳定或者玩的很高兴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家长的怀抱。不需要说什么,拥抱就是在给孩子最好的支持。
亲密的肢体接触,会打开孩子的内心,有益于家庭关系。随着社会不断倡导母乳喂养,越来越多的家庭也把亲密的接触提早到孩子刚出生,肌肤接触是家庭成员间最好的连接。也有研究显示,婴儿期缺乏拥抱,孩子爱哭、易生病、情绪易烦躁;就算渐渐长大学习独立后,他们仍然需要这种身体的“支持”。拥抱孩子是告诉他们,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你犯了多大的错误,父母对你的爱都不会变。
当家长们绞尽脑汁想去鼓励孩子的时候,不妨给他们一个拥抱,这胜过千言万语。
我们鼓励孩子,希望孩子在成长中有精彩的展示,家长们也要学习做一位善于言辞的家长。愿孩子们得到发自内心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