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闲下来时总在反省,为什么往往自我感觉良好,却总是没办法走上人生巅峰。
思考的起因是前两天查房,明明被普通地提问,却回答不上来,脸还一直红到了耳朵根。
回答不上来固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却实在没必要表现出一副恨不得找个地方钻进去的样子。
于是想起来,从小到大,碰到这种场面上的事情(即便有些在人家眼里都算不上个场面),总会局促紧张不安,怕自己在别人面前丢了脸面,然而情绪越是这样紧张,越容易真的丢了脸面,且长长久久地忘不掉,经常一遍遍回忆起来,恨不得再钻一遍地缝。有时候明明脑子里想得很好,对某些事反应的也还算快,觉得看得蛮通透的还,但就是没有办法清楚地和别人表达出来,说出来的话拖沓啰嗦,自以为把前因后果都讲了出来,但每每在别人听来,毫无逻辑又缺乏重点,于是总被人打断。经常被打断了也就打断了,懒得把话题扯回自己主场,顶多心里默念一句对面的人缺乏认真倾听的美好品德。
之所以自己觉得自己并不全然是愚笨的,主要是脱离了这种即刻表现见分晓的场面,我还是能成就一些小事,比如上学时在考场上,大家谁也不说话,就把自己的答案一条条写下来,尤其理工科,考试结束后老师判分,和标准答案一比,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无需争辩。这样的流程和评判标准下,我也很是做了一阵子安静的好学生的。当然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像什么演讲比赛啊、语文课堂上老师同学之间对某个问题的探讨啊,总是没有我的存在。
形成了这种习惯,不争辩,不讨论,不交流,只默默按自己觉得对的方向来,久而久之竟然像完全丧失了沟通的能力。只是离开了校园之后,生活本身并不是需要到某个时间点去对一下标准答案的考试。生活是个连续函数,总陷于自己的一套标准里,有与社会脱节的危险。
解决办法,大概无外乎两种,一是弥补短处,努力使自己的表达能力更上一层楼,适应在公开场合的讲话。二是干脆也不纠结这些,专心把自己的长处发扬光大,等待自己人生里的关键时刻到来。现在看来第一种似乎是更好的选择,然而如何落到实处完全没有头绪。于是大概只能暂时在第二条道路上硬着头皮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