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读《让学习真正在课堂上发生》

真实例来说,我问陕西的省会是哪里?大家会回答西安。但从听到问题到说出答案的过程,每个人脑内的反应都不同,兵马俑或十三朝古都等。知识是学习者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主观建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把所学知识与自己已有的旧知经验进行关联的再创造过程。因此,教学更应该研究的是要如何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主观建构。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状态。如果重新定义了学生和学习,就会发现课堂上最需要改变的是老师对空讲一堆知识,因为这并不能引发学生脑海里的思维反应,有效学习也就不会发生。在课堂上,老师要与学生对话,促进学生大脑充分激活并积极参与讨论与练习,这样才能让学习真的在课堂上发生。

重新定义老师:从知识传递到育人赋能。老师应该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把知识和旧知经验进行有效整合,而不是仅仅充当知识的传递者。现如今,知识在互联网时代的更新速度很快,很多前沿的知识在网上一搜就是。我曾给某互联网企业讲课,课间休息时有学生对我说:“老师你讲得真好。” 我问:“这才刚开了个头,正剧还没开演呢,你是怎么评价老师讲得好不好的?” 他说:“你讲的东西在百度上搜不着!” 现在,很多学生就这样学习:你在上面讲,他在底下搜。当他搜到讲的内容,就自己看,不听老师讲了。同样重要的是,老师不应仅仅告知,而要帮助学生消化知识,启发学生换一种思维思考,使其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方法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