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爆火的网剧《隐秘的角落》,有一个片段令学长印象非常深刻。
朱朝阳携普普首次去张东升家要钱,
张东升说,"小孩子应该读书,如果你们想读书我可以免费教你们。"
普普随即问到:"你读书就是为了杀人吗?"
"你读书就是为了杀人吗?"
坐在普普身旁的两位,张东升和朱朝阳正是整部剧最大的两位主角。不剖析剧情,不解读人性,两位主角身上有太多相似的地方,最相似的地方就是高智商犯罪。
经常问别人“自己还有机会吗”的张老师,用一颗格列美脲断送了妻子生存的机会。(格列美脲:三代磺脲类降糖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糖。一些血糖高的患者吃了后可把血糖调回正常值。若是给健康人服用格列美脲,胰岛素在正常分泌的基础上又额外分泌,会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同学眼中的朱朝阳是个连还珠格格都不知道的书呆子,殊不知他的生活比还珠格格还精彩。父母长辈眼中不犯错懂事的“好小孩”,却是整部剧中最恐怖的“坏小孩”。(朱朝阳:奥数小王子,宁州笛卡尔,考试第一名专业户,未来要横跨珠江的男人,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时间管理大师,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高智商犯罪者。)
虽然朝阳必会东升,可是迎来的并非总是光明。
你会说这是电视剧情,那么简单说个现实的例子。
北大学霸吴谢宇,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用精细残忍的手段杀害自己的母亲。因为高智商、有反侦察意识,精心布置犯罪现场,还用手机远程监控,以致于尸体很久才被发现;复印母亲的日记,剪下来伪造辞职信;模仿母亲口吻向亲人借钱144万,潜逃四年后被捕。
每个人都会有影子,没有影子只能是两种情况,一是烈日当空,二是身处黑暗。
不禁让人唏嘘,是什么让他们被黑暗吞噬。
中国式教育
“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这是很多中国家长的口头语。成绩至上的教育理念在中国家长心里根深蒂固,甚至成为区别“好学生”“坏学生”的标准。
教育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不仅仅局限于书本。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万卷书增长的是学历和知识,
万里路走出的是胸怀和眼界。
教育不该条条框框,不该统一标准,要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您看,您还有机会吗?
(公众号:鸡汤学长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