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家长们就非常注意"注意力"的存在,常说一句话"一个人能有几个心思?如果一门心思想着上网/谈恋爱,哪有心思读书呀!",他们甚至不让你和那些成绩不好的小伙伴一起出去玩。
现在李笑来特意写了一篇文章《最宝贵的财富——注意力》。提醒我们生活中注意力的三个大坑:1凑热闹,2随大流,3为别人操心。总之就是重点关注与自己无关的信息,或自己完全控制不了的局面。
其实,这些大道理本质上意思差不多。只不过大多数家长表述次数太多,而且不换花样。而李笑来老师总结出了一个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
关于注意力,联想到今天读的一本书(粉丝为王小波写的传记)。里面有说:
1王小波自称阅读速度极快,是常人的七倍。
2王小波看书十分入迷,他在看书时,你喊他根本没用,往往要踢他一脚,他才能反应过来。
3王小波酷爱读书,在云南白天干苦力,还是保持一天一本书的阅读量,当妻子李银河出国时,每天专研一本高数习题集。
4人本性有这么一个特点:容易分神。也就是说容易被其他无关的事情吸引,因为早期的原始人行走在丛林中,那些习惯于"东张西望"总是担心周围会有天敌的人类进化过来了,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现在应该懂了:人本能会去关注很多杂乱的信息。还有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大师"、成为有趣的人。一切都有答案!他们所关注的东西和价值观和普通人截然不同,而不是说他们天赋异禀。
说到这,很多人明知道打游戏、刷微博、看段子……都是短暂性的娱乐,就像精神鸦片,感性的人很容易陷进去。在结束之后,一阵强烈的空虚感和悔恨感袭来,才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心里想着以后要去学习充实自己,挽留自己。可是,总也坚持不了多久,又一夜回到解放前。
反反复复,甚是痛苦!
我倒是觉得"欲除杂草,必种庄稼!"
这也是一个材料作文的故事。说的是一位教授带了一伙学生来到了一大块荒地,里面长满了野草,于是让学生们想办法除掉杂草。
有些学生觉得用火烧,有些说打农药,还有人说把牛羊倩过来吃草……不过,有一个人开始种了庄稼!
一年之后的春天,教授和学生们又来到了这块荒地。发现那些只是想着去除杂草的办法只是短期有效果,时间一长,还是没用。只有那个种庄稼的方案长期有效。
当庄稼长出来之后,和杂草争夺土壤和肥料,再加上农场主人偶尔除草。庄稼生长茂盛之后,杂草有是有,但是很少。
我们的情况又何尝不是这样,老是嚷嚷着去摒弃坏习惯。为什么不直接培养一些"好习惯"呢!
当我们开始用宝贵的注意力去关注有益的东西,慢慢体会到了学习成长的积极效果之后。也不用"无知者常立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