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美食,典型的“吃货”;爱好写作,文采却很一般;喜欢阅读,看各种各样的书,纪实文学、历史文学、故事会等等;喜欢看美食类的节目,看到情深之处,总想掂锅拎勺开干。重情义、感情丰富,所以才会想着要把过往的一些经历写一写,一是给自己的思念找了一处寄托,二是真正的把记忆深处的美食回忆一把,免得有时间和机会去尝一尝的时候又忘了。爱唠叨,有点碎嘴子,写东西也有点信马由缰,写到那算那。有时只图一开心,大家也就当一乐,如果有幸能博您一乐,或者某一处能触动到您的内心深处,引起一下共鸣,也不枉我辛苦码字一回。
这故事背景可太强大了,不要从几十年前惊天一声雷,横空出世说起,只是把记忆里的事情挖掘挖掘,岁数尚且不大,先来忆一把童年。童年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记忆深处最真实、最朴实、最可贵的东西。总体来讲,童年里除了学习留下的几处阴霾,大体上还是比较幸福的,虽然吃穿的不敢说多好,至少没有挨过饿、受过冻。学习的阴霾也并非不愿意学习,只是没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现在有心再去学习,学习方法却不得法,还是很累。所以,有幸能看到此文的小朋友,切记,学习方法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去学啊,不学什么时候都不会进步,也不会有大的改变,努力学习,只有努力学习才有改变命运的可能,不然就会追悔莫及……
大山里走出来的人,不管是听到关于山、还是看到关于山的报道,总是感觉莫名的亲切,大山里出生、大山里长大,大山就是根,就是斩不断的情丝……
家乡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交界处,属太行山脉一带。真可谓应了那句老话,有山无水便是穷山,为此,艰苦朴素的家乡人民愣是修了一条举世闻名的红旗渠,看到影视剧里家乡缺水的那种情形,记忆里不曾有过。自小见惯了山的雄伟和险峻,不曾觉得它的壮观所在,以至于后来遇到没见过山的“孩子”一顿赞叹、一顿感慨,总是会鄙视和不屑一顾。但落后确实是挺落后的,生养在那样的年代里,或许各地的情况都不会好到哪里去。一是山里的交通很不方便,车很少,要想看汽车,还要翻越5里的山路去看拉矿的卡车和拉矿的火车;二是道路很不便利,要想富先修路,这句名言真的是来源于生活。交通的不便造成了信息的闭塞,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更没有小视频,不知道wifi、所谓的2G、3G、4G、5G,交通主要靠自行车,摩托车都很少见,谁家要是个万元户,都得藏着掖着。
记忆深处里最无忧无虑的快乐是翻山越岭的去摘野果、去看火车,去采矿队的食堂灌汽水;最不喜欢的是跑到采矿队的澡堂去洗澡,虽然一年也去洗不了几次。最开心的是放假,有暑假、麦假、秋假和寒假。假期总是那么有趣,过的总是那么快。麦假是因为老师们要帮家里收麦子,所以给大家放麦假让回家帮忙收麦子;暑假里要去山里摘野杏,帮家里割猪草、薅杏叶;秋假顾名思义是要帮忙收秋,所以放了秋假;寒假是最喜欢的,可以过新年,穿新衣、吃好吃的,可以有零花钱……,也是最不喜欢的季节,山里的冬天是真的冷,每年都要冻手冻脚,出奇的痒。
吃过旧社会的苦,就会感叹新社会的甜。记忆里的穷是最真实的,一年到头肉都很少吃到,更别说是鸡肉、鸭肉、牛肉等那么多的花样,最深刻的记忆是10岁那年没吃过小笼包的山里人,一口气吃了两笼小笼包。那样的年代里,垂延三尺的美食,或许现在看来不算什么,但是蔬菜是纯绿色无污染的,粮食是非转基因的,鸡是正儿八经的虫草鸡(吃虫子和青草长大的),下的蛋是纯粹的柴鸡蛋,肉是黑猪肉……。现在看上去的生活水平高,不知道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人或许都是这样,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心中的牵挂也越来越多,不由自主的总是会去想儿时的那些事,不时会在梦中回到那里,想念那里的人、想念那里的物、想念那里的味道……
想把以前的趣事和美好记忆好好的记录一下,一直不得空,总是有这样那样的理由,这次终于想着要把这些记下来,闲暇时刻,来翻一翻、看一看,追昔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