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早知道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这本书,是在看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里面强烈推荐了王道乾先生的译本。
《情人》这本书比较经典也比较出名的是它的开头: 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意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其实很多时候上面这段话,我觉得更精髓的地方是因为它开头对于几个时间节点的穿插。开头的老了 -年轻 -十七岁 -十九岁 -现在 -十五岁。一个人的一生被高度压缩。虽然看起来比较混乱,但是始终没有离开一个核心女主角的面容。初读时候,可能会觉得为什么作者思维一直这么跳跃,但仔细思考之后会发现一种难以言表的奇特的叙事方式。
这本书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一个贫穷的白人少女,生活在法占时期的越南一个重男轻女又少年丧父的白人家庭。大哥哥属于残忍、无恶不作,赌博把家中财产输光,每天又到处偷钱抽鸦片。小哥哥性格比较软弱,遇事只会哭泣无声的抵抗。即使这样,母亲还是对大哥哥偏爱,对小哥哥和她的无视。让女主有种认同感的缺失。无论她做什么永远都得不到关注,所以培养了女主性格上的孤傲,渴望被认同被疼爱,对母亲和大哥哥的仇恨。在学校也是因为她属于少数的白人,而且因为在寄宿学校特立独行而被孤立,所以自然而然找到一个富人男朋友是正常的。
其实书中对于女主戴的男士帽子还有穿的高跟鞋在渡船上有很多的描写,这也说明她内心的孤独。其实女主也很坦白她觉得自己只是因为钱而跟中国富人在一起,而中国富人也因为父亲的强势,造就了他软弱的性格,所以在看到女主第一眼就被吸引了。因为女主那种叛逆的精神,无法自拔的爱上了她。其实我觉得除了对于金钱的渴望还有在女主心中中国富人只是小哥哥的一个类似的人,给她才有亲和力的感觉选择和男主在一起。
在我眼中女主从来没有爱过男主,只是对于物质上的寄托,情欲的发泄,只是想和男主在一起被认同被赞美而已。而男主是因为觉得女主的性格是自己所向往的,他期待自己能反抗一切,反抗他的父亲。所以男主对于女主的爱是从灵魂深处发自内心的,也是男主为什么说愿意为她而死。
想到陈丹燕的一句话:爱情之于我,不是一蔬一饭,不是肌肤之亲,而是一种不死的欲望,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有人认为是很好的诠释了爱情,但是对我而言,爱情是什么,爱情是生活中的每个细节。爱情是无论情绪如何,这个人一直住在你心里。所有好的不好的事情,你都愿意和她分享。你在她面前可以不用隐瞒,可以把想说的什么话都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