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血液

  血液生理概述

        血液的组成

            血浆:内有多种蛋白质,血浆于组织液的主要差别是后者蛋白含量甚少。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白蛋白(形成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球蛋白(电泳法可分为α1-、α2-、β-、γ-球蛋白)、纤维蛋白原。除γ-球蛋白来自浆细胞外,白蛋白和大多数球蛋白主要由肝脏产生。肝病时白蛋白减少,γ-球蛋白增多引起血浆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下降。血浆蛋白主要功能:①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保持部分水于血管内;②与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可逆性结合,维持这些激素在血浆中相对较长的半衰期;③作为载体运输脂质、离子、维生素、代谢废物以及一些异物(包括药物)等低分子物质;④参与血液凝固、抗凝和纤溶等生理过程;⑤低于病原微生物入侵;⑥营养功能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可反映血液中红细胞的相对浓度。

        血液的理化特性

            血液比重

                全血:1.050~1.060

                血浆:1.025~1.030

                红细胞:1.090~1.092

            血浆渗透压:溶液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单位容积溶液中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与溶质种类、颗粒大小无关。血浆渗透压浓度为300mmol/L,相当于770kpa或5790mmHg

                晶体渗透压:由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NaCl)。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脑脊液)的晶体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对保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和细胞的正常体积极为重要。

                胶体渗透压:由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血浆蛋白/白蛋白)

                等渗溶液:0.9%NaCl溶液、1.9%尿素溶液9(溶血,尿素分子可自由通过红细胞膜)

                等张溶液:0.9%NaCl溶液

            血浆pH:7.35~7.45,缓冲物质包括NaHCO3/H2CO3(最重要,比值为20)、蛋白质钠盐/蛋白质和Na2HPO4/NaH2PO4

    血细胞生理

        造血部位:成人各类血细胞均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造血过程分为造血干细胞、定向祖细胞、前体细胞三个阶段。造血部位:卵黄囊——肝脾——骨髓

        红细胞生理

        数量: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血红蛋白浓度: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

        形态:红细胞维持正常双凹圆碟形需消耗能量。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糖酵解是唯一获得能量的途径。

        生理特征

            可塑变形性:双凹圆碟形使红细胞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使红细胞在受外力时易变形。

            悬浮稳定性:正常时红细胞下沉缓慢,表明红细胞能相对稳定的悬浮于血浆中。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沉降率越快,表示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越小。红细胞与血浆之间的摩擦力阻碍红细胞下沉。红细胞彼此以凹面相连,称为红细胞叠连。发生叠连后,红细胞总表面积与总体积之比减小,摩擦力减小沉降速率加快。决定红细胞叠连快慢的因素不在于红细胞本身,而在于血浆成分的变化。

            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红细胞对低渗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且同一个体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不同。衰老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低,即脆性高;初成熟的红细胞抵抗力高,即脆性低。

        功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双凹圆碟形使红细胞具有较大的气体交换面积,由细胞中心到大部分表面的距离都很短,有利于细胞内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红细胞生成所需物质:铁和蛋白质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的必需物质。

            铁:成人每天需要20~30mg铁用于红细胞生成,但每天仅需充食物中吸收1mg已补充排泄的铁其余来自体内铁的再利用

            叶酸和维生素B12:合成DNA所需的重要辅酶。叶酸需转化为四氢叶酸后才能参与DNA合成,叶酸的转化需要维生素B12参与。正常情况下,食物中的叶酸和维生素B12含量能满足红细胞生成需要,但维生素B12的吸收需要内因子参与。内因子由胃黏膜的壁细胞产生,与维生素B12结合后通过回肠黏膜上特异受体的介导促进维生素B12在回肠远端重吸收。在正常情况下,体内储存有4~5mg维生素B12,红细胞生成每天仅需2~5μg,故当维生素B12吸收发生故障时,常在3~5年后才出现贫血。正常人体内叶酸的储存量为5~20mg,每天叶酸的需要量约为200μg,当叶酸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时,3~4月后发生巨幼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的生成调节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晚期红系祖细胞是EPO的靶细胞。作用:①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存活完全依赖于EPO的存在;②激活血红蛋白等红系特异基因的表达;③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和释放。肾是产生EPO的主要部位,肾内没有EPO的储存。组织缺氧是促进EPO分泌的生理性刺激因素。贫血、缺氧、肾血流量减少均可促进EPO合成和分泌。

            性激素:雄激素可提高血浆中EPO浓度,促进红细胞生成。雄激素主要通过刺激EPO产生而促进红细胞生成;也可直接刺激骨髓,促进红细胞生成;还可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雌激素可降低红系祖细胞对EPO的反应,抑制红细胞生成。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促进红细胞生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名词解释 1.阈值: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刚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阈...
    WY小太阳阅读 2,562评论 0 1
  • 1、血沉速度主要决定于红细胞所在的血浆环境,把红细胞放入血沉增快人的血浆中,血沉速度增快 2、钠离子,氯离子能自由...
    24RM阅读 1,484评论 7 10
  • 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参与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可作为原料在核糖体工厂通过肽键连接形成多肽链,都有密...
    官敏慧阅读 5,940评论 0 7
  • 【注】本文较长,基本上集合了所有症状,建议转电脑上,利用Ctrl+F查看 猫杯状病毒病 猫杯状病毒(FelineC...
    妞妞的铲屎官阅读 47,723评论 5 42
  • 今天青石的票圈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张艺谋的新片终于定档了。 一张满溢着水墨风的海报一次次的出现在票圈里,也就是老谋...
    青石电影阅读 10,492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