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人生的不确定性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子牢说:“孔子说过:‘我不怎么被国家重用,所以有时间学得了一些技艺。’”
当孔子感慨自己“吾少也贱”时,琴牢在旁边补充了一句,说:“孔子说;`我没有被选中,所以多才多艺。`”
孔子曾经没有被举用,没有被上位者选择,没有出来当官,后来就成了老师,这就是人生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好处。
孔子更加接受不确定性。他没有去当官,但正因如此,他才有时间和精力学了一身的本事。如果真的进入领导岗位,一旦被裹挟进一套游戏规则,每天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应对,简直身不由己。再想要独立的创造文化,想写文章,哪有时间?也许要开很多会,要记笔记,要领会思想,要一层层的往下传达思想。
当然,当领导也有当领导的意义,能够服务于人民,但是当领导也要付出很多机会成本,比如青春岁月,这段时间可以用来做很多别的事。
有的家长说:“我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读下来很顺利。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顺顺利利的把学上完,一定要读名校。”想想看,这是人生的唯一选择吗?最典型的反例就是达•芬奇,他是私生子,没有资格进贵族学校。但正因为没有接受贵族的宗教教育,所以他的思维那么开阔,假如达•芬奇按部就班的进入贵族学校,认认真真的学习,也许他会成为荣华富贵的达•芬奇,但肯定不会有画《蒙娜丽莎》的达•芬奇、做发明家的达•芬奇、做医生的达•芬奇、当哲学家的达•芬奇。
要正确对待人生中的不确定性,打破惯性,才有机会成长为一个跟大部分人不一样的人,一个独特的、生动的人。
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孔子说:“我很有知识吗?根本不是这样。有一个粗鄙的人来问我,我对他的问题一无所知。我能做到的事情就是从正反两个方向不断提问,让他自己发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一段话的争议很多。
孔子说:“我是像大家说的那样什么都知道吗?其实很多事我都不知道。孔子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这和上面的“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句式相同。孔子否认自己博学,他很谦虚地说自己其实很多东西都不懂。
“空空如也”,“空空”即为“悾悾而不信”的“悾悾”,指老实憨厚、笨笨的样子。
叩其两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比如从一个问题的开头和结尾,或者一件事的开始和结束进行询问,问对方现在和未来打算怎么做,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经由不断的提醒和追问,让他彻底明白。
这句话的大意是孔子说:我并不是全知全能,对于很多事情,我其实都不知道。为什么别人都觉得我什么都懂呢?当别人问我第一个问题时,我哪怕一开始不知道,最后也可以回答他。我的办法是问他,从这个问题的首尾两头、正反两方面进行追问,问来问去,他自己可能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