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读完了《月亮与六便士》。
看名字本以为是《小王子》一类的风格,没成想却让我感觉莫名的和《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些类似——可能是英文翻译的问题吧。记得小时候还曾有读《麦田》和《小王子》英文版的兴致,现在只想安静地读一读中文,然后再以一个中式的思维去想为什么。
读完全书,奇怪的是,我并没有对其中某一句话有深刻印象,这点上看,它甚至还不如那本天马行空的《管理的实践》。可是转念细想一下,它本来传递的思想就是这样“不矫情”的,说是崇尚自由可绝称不上是洒脱,说是追求到了极致,但其实又说不出他的所得所失。只能说,现代的思维仍然无法达到那种高度,现在我们衡量问题的标准,其实也可以类比为被秦始皇强行统一的度量衡,有些事务是要超脱于这些之外的。
可那真的是一个“高度”吗?我很想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个人的座右铭来形容他,可是他并不是一个这样的人。他展现出了人类最原始的面貌,简单而丑陋,却又有着脱离了物质层面的极致追求,疯狂也很可怕。说实话,我读不懂这个主人公,同时我也很庆幸我读不懂他,我并不认为人类的最高追求是“自我的实现”(这句话是今天在吃饼时候学到的),但我佩服主人公在实现自我时进行的“自我的牺牲”。
初读时候,感觉他是痛并快乐着的。实际上,这种情感类的词汇用来形容他都是徒劳的,他无视一切情感只为追求艺术,可这仿佛又与最后的情节有些不符。仔细想了想,或许他并不是情感匮乏,而是将自己包裹地过于严密了。我常引用的一句话是“喜剧的内核都是悲剧”,同样的,追求自由这本身就是一个包裹自己的过程。现在越来越觉得这表象和内在是很有差别的,这真的是细思恐极的一件事,包括我自己在内,愈发觉得理想和追求都是空谈,内心所想的具化的事情又都很天马行空。
其实迷茫本就来源于恐惧,就像主人公那样,追求自由是对现实的讽刺,同样也写出了作者对现实的恐惧。可现实就是现实,自由不是逃避,我读不懂毛姆在写什么,所以我只能用自己浅显的认知去解调这本充满了复杂编码的书。《月亮与六便士》,或许这个书名能帮助我去更好地理解——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如果是我呢?或许我会被六便士吸引眼光,或许我抬头也看不到月亮,更有可能的是,我会捡起六便士,然后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不等他“把头点”,就这样继续地走下去。
此情此景,应该有一首《平凡之路》的背景音乐响起,可是我一时兴起已经写到了深夜。这本书我作为礼物送给了我的室友阿帅,比起我无法避免的工科思维,相信他是更能理解和践行这位斯特里克兰德吧!
这里不得不插叙一下,斯特里克兰德这名字一出场我就感觉和《哈利波特》里面的那位莱斯特兰奇的名字莫名相似,想了想,他们的所作所为也都有着一定的类似,无视那六便士,去为了那邪恶的月亮而疯狂。真是可怕,但也可敬,可悲而又无奈。
最后还是抛开那些无聊的假设吧。现在的我既没看到六便士,也没看到月亮,甚至还没有开始向前走。不过,这也代表着无穷的可能性,以及那句经典的“路还很长呢”。这么长的一条路,相信前面还会有很多饼店的,慢慢看,慢慢吃,慢慢来。
补充一下,我认为这本书中的爱情观部分是适合女生们来读一读的,因为…算了,反正我也读不懂女生们的爱情观。反正没有邻区就要建站添加,邻区多了,就要谨防乒乓切换。
最重要的是,不要以“责任”来维持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