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毕业收拾宿舍时室友送我的。当时我们寝室卖了好多书,不想读的、比较新的书都会拿到多抓鱼上卖,这本书不收,他就送给我了。我后来上豆瓣一搜,原来这本书有好几个出版社都出过,估计是《非诚勿扰》正火的时候。
孟非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但是出传记还是为时过早。不读也罢。下面分享一些摘抄:
永远不要对别人的帮助有太高期许,哪怕是你的父母,凡事靠自己。
为什么劳动人民嗓门儿大?那是因为劳动人民无论是在广阔的地里干活儿,还是在噪音巨大的工厂里上班,声音小了,别人都听不见。
受众没有天生的收视习惯,受众的收视习惯都是被强势媒体培养出来的。中国人不是天生在七点至七点半要看新闻的,是央视把《新闻联播》放在七点至七点半,所以中国人就有了这个条件反射似的收看习惯。加上全国所有省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的规定,所有电视台就习惯性地放弃了这个时段。其实,如果你足够强大,敢于挑战一下,你就会发现有些貌似强大的东西其实很脆弱。
经常有人提出这样的质问:“狗跟猪牛羊有什么本质区别吗?为什么一说吃狗肉就有那么多人站出来坚决反对,你们不吃猪肉吗?”我想是有区别的,区别就在于人类对待那种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和是否寄托着人类自身的某种情感。比如,一只小鸡,它跟鸽子有什么区别?全世界都可以吃鸡,但为什么西方人或者有些民族就不能接受吃鸽子的现象?那是因为鸽子象征和平,它寄托了人类的某种情感,这是不能被无视的。再比如,熊猫可不可以吃?为什么不能吃熊猫?熊猫跟猪有什么区别?不都是哺乳类动物吗?还有,我们可以吃鸽子,那我们可不可以吃朱鹮呢?答案不言而喻。
和中国菜比起来,以色列的菜我感觉价格不菲,味道一般。不过,饭后的茶点倒是让我回味至今。以色列人习惯在红茶里加两片薄荷叶(希伯来语的发音近于nana),喝进去有一股清香的味道,就像刚刚刷完了牙一样,余味悠长。由于我对它特别念念不忘,回来以后,我还特地推广了一下这种红茶的泡法——拿一些新鲜的薄荷叶,在泡红茶之前,放两小片到茶叶里,再用开水一泡,喝完之后一天都唇齿留香,凉丝丝的,感觉特别好。不少人试过之后,都很感谢我。
基布兹是希伯来语“团体”的意思,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描述的话,基布兹就是以色列的人民公社。以色列政府规定:基布兹是一个供人定居的组织,它是在所有物全体所有制基础上,将成员组织起来的集体社会,没有私人财产。它的宗旨是在生产、消费和教育等一切领域实行自己动手、平等与合作。简单地讲,基布兹就是一个公有社会,共同劳动,按需分配,实现内部民主和平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评价一个电视节目的成色,还有一个不太能上得了大台面的指标,就是它调动观众肾上腺素的能力有多强。它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观众的悲欢和甚至不经头脑直接发出自肺腑的感喟,观众就会在多大程度上被它挟持或驾驭。
——胡紫薇《无关风月》
好的新闻人,都是很会总结和概括的人。
好的新闻人,跟人与事总会有着恰当的距离感。
好的新闻人,还必须有一个禀赋,就是要有让人交心的能力……因为这样的人往往有一个特征,就是真的诚恳。
——胡紫薇《无关风月》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寓教于乐,不是任何一个主持人能做到的,但是孟非确实一直在践行。有的新闻主播,可能只会说教,有的娱乐主持人,可能只会搞笑,而真的能将一肚子墨水喷洒得如此有格调的,目前我只知道孟非。”
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的特点: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能认识和激励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无论是独处还是与许多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得。在我看来,这些特点孟非身上几乎都有,这也正是他能够胜任《非诚勿扰》节目并提升节目品牌影响力的内在保证。
应当说,《非诚勿扰》取得成功的因素很多。诸如节目定位满足了“剩男”“剩女”泛滥的语境下的社会心理需求;“剧情+话题”的模式使节目节奏感强、悬念感强、现实感强、信息量大;音乐、舞美配合恰当……然而,即便不论“主持人是一档节目的形象符号”这一命题,
任何人都不会怀疑“孟爷爷”的强大气场对节目的贡献。
——张红军《本色孟非》
本文所记摘抄不代表本人观点,仅提供新的视角和观点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