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岑寂里,捧读《莲花》,用很虔诚的心态。感觉自己是蹑了脚的,目光专注,惟恐错过任何细节。眼前这些对于作者来说驾轻就熟的文字,仿佛是隐藏在葳蕤花朵下的一只狸猫,我稍微的唐突疏漏都会让它悄然警觉,在我遗憾的呼唤声里倏然惊逃。
我循着简易路线图上的标识,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地跟随书中的主人公庆昭与善生上路,他们沿途冒着泥石流与山体塌方的危险,忍受着被蚂蝗叮咬的痒痛,穿过终年被雨水浸淫的大片树林,翻越层峦叠嶂的多雄拉山,体力透支,九死一生,最终抵达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莲花圣地——墨脱,一路艰难跋涉,只为看望善生身为志愿者的朋友内河。全文以全程跋涉为主线,穿插其中的是善生的大段回忆,从少年到中年。起起伏伏的人生,不断纠结在对内河的浮想里,如影随形。看似平淡的饮食男女的感情故事,却在安妮的文字风格里接连闪现出“蒙太奇”的效果,让我感同身受着主人公的孤独、独立与感伤。
安妮宝贝的文字干净简练,连标点符号都用的特别。有时,两个字或者一个字就是终结的一句话。自成一体却又上下关联,准确而自然。俨然庆昭与内河身上棉麻质地的衣服,是“天然去雕饰”的写照。
有人说,安妮的文字洇透着颓废之气,我在《莲花》里没有读到这种气息,通篇感触到的是徒步者的力量、内河与善生的成长以及对生命的感恩。我喜欢在看小说时揣度结果。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做事总习惯强调过程,比如娱乐节目中的比赛环节,被淘汰下来的选手总是泪光盈盈地表白自己注重过程,我想那只是一种不甘结果的自我解嘲,颇有些作秀的意味。然而可以确定的是,所有的过程都是为了一个结果,又何必遮遮掩掩、口是心非呢?
我从庆昭与善生踏上墨脱之行开始,就在猜测着结果,他们找到内河了吗?这个少女时代就被非议着的女孩,后来还是在辗转流浪中逐渐成长起来,也安静起来,在闭塞的莲花圣地作了老师,善生与她的会面将会是何种情形?还是那样留着发丝的清香在薄明的晨光中不辞而别吗?随着故事的渐进,善生的一个梦境暗合了我的猜测:内河已香消玉殒。结果是内河在送孩子们回家后,路遇泥石流……没有通常小说结尾中的悬疑与突兀,有了梦境的铺垫与预想,对于这既定的结果反而没了遗憾,只余淡淡的伤感。事实确乎如此,生活在剔除了浮华表面的光鲜亮丽之后,空余的便只是晦暗与平淡。如同他们沿途的光景,有山花烂漫也有暴雨如注。
《莲花》的文字空灵生动,整本书的装帧也极其简洁,没有作者简介与照片,连封面都没有片花的繁缀,月白的底色纤尘不染,浑似一位素面朝天的女子,素雅清绝,有一种安之若素的静默,直抵人心。让我想到庆昭。
今夜,枕着《莲花》的幽香,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