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两个月来,由于疫情的困扰,很多人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网上。
我也一不小心吃了很多瓜,从227事件、阿丘封杀、邱晨GD。
许多名人,因为自己的不当言论受到批评,甚至社会性死亡。
贺若敦锥舌诫子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这句话说的是,君子可以从一句话中让人认为他是一个有智慧,明智的人,也可以从一句话中让人认为他是一个不明智的人,所以,言语不可以不慎重啊。
从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的贤愚,从言语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命运。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说的是隋朝时候的一位将领,因言语获罪被杀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贺若弼,他不是姓贺,而是复姓贺弱。
这个姓也不是汉族人的姓,而是鲜卑人的姓。也就是贺若弼是鲜卑人。
在贺若弼21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北周金州刺史贺若敦,因为口出怨言,被北周晋王宇文护逼令自杀。
贺若敦临死前,嘱咐贺若弼说:“我本想平定江南,现在看来是不能实现了,你要记成我的遗志。我是因为口不择言招致杀身之祸,你要谨记啊。”于是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告诫他要慎言。
在作死的边缘试探
古谚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果然,贺若弼继承了父亲的愿望,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将领。
当然,伴随而来的,还有他父亲那口不择言的毛病。
刚开始的时候,贺若弼还知道收敛。
北周武帝时,太子德行不端,满朝文武皆知,独周武帝被蒙在鼓里。
上柱国乌丸轨对贺若弼说,太子一定不能身担大任。
贺若弼对此十分同意,并且劝说乌丸轨去告诉北周武帝。
乌丸轨告诉武帝,太子不是帝王人选,自己曾和贺若弼讨论过此事。
武帝连忙召见贺若弼,贺若弼想起父亲的临终遗言,害怕祸及自己。
于是说,太子的德行操守,每天都在进步,我没有看到他有任何失德的地方。
时候,乌丸轨指责他出卖自己。
贺若弼却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也就是说,君王如果不有所隐瞒,就会失去自己的大臣;臣子如果不有所隐瞒,就会失去自己的的生命。
不得不说,早期的贺若弼,虽然说不上言语谨慎,但是还懂得事后为自己圆谎。
后来太子继位,因怀恨乌丸轨,将其诛杀。而贺若弼则躲过一劫。
杨坚建立隋朝之后,即有平定江南之志。贺若弼因为军事上的才干,被当时的尚书左仆射同为隋朝开国四大名将的高颎(jiǒng)推荐(四大名将韩擒虎、贺若弼、高颎、史万岁),发动平陈之战。
因言被杀走老路
589年正月初一,贺若弼发起进攻。陈军猝不及防,陈朝北灭。
平陈有功,隋文帝封他做上柱国,爵宋国公。
自此,贺若弼逐渐骄傲自满起来,自以为功名在诸臣之上,便常常以宰相自居。
后来,朝廷任命高颎、杨素为左右丞相,贺若弼仍为将军。
他心里很是不平衡,还将不满的情绪发泄出来。
隋文帝责问他,我任命高颎、杨素为宰相,你却总是背后说这二人是酒囊饭袋,你是什么意思?
贺若弼回答说,高颎是我的老朋友,杨素是我的舅子,我了解他们,所以才这么说。
公卿们都觉得贺若弼是对皇帝的安排有怨言,奏请处以死刑。
隋文帝犹豫数日,念在他平陈的功劳,终究没有杀他。
但是隋文帝指出:“你有三猛:嫉妒心太猛;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的心太猛;目无君上是心太猛。”
从此隋文帝再也不对贺若弼委以重任了。
当杨广还是太子的时候,曾经问贺若弼,“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俱称良将,优劣如何?”
贺若弼毫不顾忌地回答,“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虎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
杨广又说:“然则大将谁也?”贺若弼回答说:“唯殿下所择”,言下之意,非我莫属。
他自以为比别人高明,岂不知这样一来,得罪了同僚,又引起了杨广的戒心。
后来杨广当了皇帝,对他十分疏远。
公元607年七月,贺若弼随隋炀帝杨广北巡至榆林。
杨广命人制造了一个可容纳数千人的大帐篷,用来接待突厥启民可汗及其部众。
这事本和贺若弼毫无关系,贺若弼却评头论足,乱发议论。
结果被人告发。隋炀帝以诽谤罪将他处死,时年六十四。
贺若弼终究走上了父亲的老路。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