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各马可伦理学读书报告

一:书名:《尼各马可伦理学》

二:著者: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三:出版时间:约公元前330年左右

四:页数:410

五:内容大意:

《尼各马可伦理学》全书共10卷,132章。

全书整体上就是一个对幸福(即最高善)的探讨。我们因幸福自身之故而去追求幸福,其获得在于长期合德行的活动。德行又分为道德德行和理智德行,道德德性由习惯生成,并在合德行的实践活动中实现,合德行的实践活动是指避开与适度相反的不及与过度,选择适度的实践活动,并具体探讨了慷慨、大度、温和、公正等具体的适度。理智德行的活动不存在过度和不及状态,属于越多越好的性质,如明智和智慧,而机智和坚强虽属理智德行,但也存在过度、不及状态。并具体探讨了自制观、友爱观和快乐观,确立了幸福是包括沉思及其他合德行的实践活动,而沉思又是比其他合德行活动更为合德行的一种活动。

亚里士多德详细地论述了快乐与幸福的问题。他把人的本性分为三个层次:植物性的生长与繁殖,动物性的感觉与欲望和神性类似的理性精神。


首篇【善】善就是能给我们带来好处让我们生活的更好的东西。

善,分为两种,一种是作为手段的善,另一种是作为目的的善。最高的善不再是手段,而是目的,我们把最高的善等同于幸福。善的内容分为三部分,分别是身体上的善,外在的善,灵魂的善。身体的单是指我们有强壮的身体,这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而外在的善则是财富出身,人脉运气等生来就有的东西,这是我们想要幸福的生活所需要克服的。灵魂的善所指的就是人们道德上的品质,是人所独有的,也是最高的善。

如果我们具备了善,我们才和动物有了区别。


次篇【道德德性】德性就是按照理性的要求去生活。

    德性就是理性的体验,而欲望是我们所需要克服的,亚里士多德把德性分为两类,一类是理智德性,第二类是道德德性,例如慷慨等,道德德性是指人们要按照理性的要求去生活,道德德性不是人,天生就有的,而是需要通过操练去获得的,但是我们天生就有获得道德德性的能力。

道德德性需要教育,所以一个国家离不开教育,每个人的成长也离不开教育,教育对于我们获得道德德性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篇【行为】行为是为了一个目的而产生的行为。目的决定着一个行为的品质。这里亚里士多德只考虑有伦理价值的行为。首先,他将人的行为分为出于意愿或者违反意愿的。

另一种行为出于无知的行为,这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完全的无知,二是无知状态下的行为。

德性是和行为有关的,你得做出好的行为,你才能慢慢养成德性。


第四篇【具体的德性】: 有关财货的德性:慷慨和大方。有关荣誉的德性:大度和无名德性。有关怒气的德性:温和。有关对人的言谈行为的德性:友善,诚实和机制。一种特殊的假言德性:羞耻。


第五篇【公正】公正是好(善)的,不公正是不好(善)的;人总是应该做公正的事;公正的结果总是令人信服;有多少种公正,就有多少种不公正。公正分为总体公正与具体公正。这里说的主要是具体公正。具体公正分为三种,分别是分配公正,矫正公正,回报公正。

政治维度上的公正又分为政治的公正和自然的公正与约定的公正。


第六篇【理智德性】理智德性就是指人要明智,而实践知识就是明智,明智是美德的本质,明智是与人的善相关的求真的实践品质。

那么什么是实践知识呢?实践知识视为道德活动提供标准。亚里士多德把理性知识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指不变的事物,第二类是记忆知识,记忆知识是指制作某个东西,他不以自己为目的,并且科学知识与技艺知识都是变化的。这第三类就是我们刚才所提到的实践知识了,实践知识就是知道怎么把事情做到恰到好处,并且是以自己为目的,实现知识与行动是分不开的。实践知识就是知道以适当的程度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间处于适当的理由,做适当的事情。

如果我们以别种目的去做一件事情来让我们获得好处,不是发自内心的去做的话,那就称不上是一个有德性的人,有德性不是在于你做的这件事情,而是在于你做这件事情的目的。


第七篇【自制】主要写了不能自制的相关问题。与自制相反的就是兽性与病态,我们要克服人类的本性,才能获得理性,这样才能做一个自制的人。


第八篇【友爱】无论在哪一种关系中都存在着友爱,只是友爱的形式不同罢了。只有好人与好人之间才能形成最高的“德性的友爱”,而在其他关系中只能形成“快乐的友爱”或者“有用的友爱”。


第九篇【友爱】


第十篇【快乐】人生的幸福仅仅是要最大程度地实现其植物性功能和动物性功能,而且最重要的是使人的理性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快乐不是人生的目的,它只是人完美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之后所得到的满足。快乐和完善的行为共同构成了幸福。


六:读后心得:

幸福作为最高的善,就是坚持按照理性的要求过有德性的生活,有德性的生活的本质在于知道怎么把事情做到恰到好处,做一个明智的人,明智的人不会好心办坏事,伤害到别人,也不会让善良被别人利用,伤害自己。相声演员方青庭就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小学的时候,六一儿童节老师就让学生去学雷锋做好事,而学生们经常听到的就是扶老奶奶过马路,所以他们就争先恐后地去扶老人,但是老人又只有那么多,就出现了一个特别搞笑的情况,有一个老奶奶,她本来不想过马路,但是却被学生们架着抬到了马路对面,一整天就这样来来回回的,导致望着家门口却回不了家。这种行为就是不明智的,并不能说是有德性。所以啊,美德与明智是不能分开的,离开了明智美德,不仅不是美德,甚至可能变成反美德。这本书还告诉我们,真正的明智是适度,而怎样适度,这就是我们做人的智慧。就像是勇气,少了一点便是懦弱,多了便是莽撞,只有适度才是最合理的,也才是我们所需要追求的。


七:评语:

《尼各马可伦理学》是西方也可以说是整个人类思想的历史上第一个伦理学体系的奠基作,它构成人类伦理学思考的一块坚实的基石。也是哲学伦理学的必读书籍,初次看这本书,我是一阵头大,建议最好结合一些讲解来看,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梳理整篇文章的脉络。我认为读哲学书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本书中一些关于幸福与德性的讲述。要先思考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才能朝着幸福的方向去努力行动,这样也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让自己活的更有目标,让自己充满动力。


八:附注:

    本文引述相关资料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