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本文主旨是X总的一次讲话,我随机做的速记,以及顺便写上了自己思考来的东西。
记录于2016.5.16
前些天梳理了一下XXX产品的发展路径,首先,目前选择的大方向是对的,O2O是错的,即时答疑基本也错了,只有直播服务目前看来比较正确。
就我自己的感觉而言:O2O是我一直不看好的方向,它并没有利用互联网空间和时间的优势,没有解决线下的成本,而且非常容易跳单。优势也只是说家长、学生能去自主选老师,看评价等;然而他如果没有学生用户量,怎么吸引老师?甚至我有时候会觉得VC都不去深入思考吗,感觉就是在跟风投资,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掉一个的架势。
辅导产品发展过程中,做过两次调整。
第一阶段:1对1业务调整,优先发展它是不合适的,成本高,很难累计口碑
我的理解:首先,1对1一次付费对于三四线城市,价格并不低。用户的体验成本太高,就不容易起规模的量,积累用户口碑也不能走规模发展。其次,直播1对1是一种新的模式,需要培养用户行为习惯,像打车一样。但打车是一个高频需求,并且只是方式不同,打车坐车效果是一样的,而教育线上线下却是差距较大,效果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上课才能看到的,而且无论是那种模式都难以保证教学效果。所以一直靠补贴,打车习惯很快就培养起来了;而直播辅导则不知道需要多久,一直补贴,公司会负担不起。
再者:XX产品本身是一个新的品牌,大部分用户没有认知,而来做直播一对一的老师也不是公司员工,这些人出去就是代表公司品牌形象,但他们完全不可控,如果这些人的续课率非常低,则相当于是这些老师使我们的用户都流失掉了。这会导致品牌是一个无法保障的事情。
对于在线教育的模式,最有可能成功的模式,我认为顺序依次是:直播班课 直播1对1 直播答疑 家教O2O
第一个阶段前期做1对1模式时,实际上开发量非常大,其中有一个产品卖点是智能生成课件,根据学生的刷题数据针对性生成课件,需要取数据,再取响应的题目,然后生成课件。这个工作量,并且课件效果需要多次迭代才能更有针对性,实际上前期很长一段时间里,有经验以及比较有实力的老师是不太喜欢用这个课件的,因为还没有他自己准备的充分、实用。如果可以重来,我们会率先推出班课,1.班课的课件可以是手工制作精良的课件,开发量比较小(这个是很次要的原因);2.班课很容易形成规模,班课老师是我们的签约老师,品牌质量有保障;3.价格根据人均平摊下来也会非常低,这就是互联网的优势。
第二个阶段是专题课模式,初期策略是只要经过平台认可可以教授专题课的注册老师,就可以随时随便开课,不做审核。尤其是有0元课,很多老师为了给自己刷好评、刷课时,猛开0元课,标题也是五花八门,这样看起来专题课像个万花筒,百花齐放的那种,此情况开始还觉得不错,后来就考虑平台模式在课程多样性和 课程质量 哪个更重要?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多样性没有特别的优势,(其中一个数据,专题课课程非常多,在手机上可能要刷几十屏才能看完,但是几乎80%以上的付费用户浏览课程也就不过三屏),而且目前不设限制的随意开课,造成平台课程参差不齐,老师素质也是良莠不齐。在品牌初期不利于培养品牌的认可度。
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专题课和1对1模式是共存的。
经历了去年八月到今年五月,经历了各种版本迭代,决定收回开课权,转变为自营课程。
我们虽然早出发了一年,但是领先整个行业有限,因为之前走了一些弯路,现在总算绕回来了。如果此时有一个完美对手(类似腾讯酱紫的),也会推出这样的产品,还是很危险,不过直到现在的系列课,还没有这样的对手。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有题库、搜提这样的大用户量级的产品,可以花低成本多做很多试验。
去年11月推出学期班课,初期看表现不错。那之前策略上的错误,希望大家也能看到,也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
互联网产品一般有三个节点
1,推出功能成立的产品,即:产品可用能用;
2,达到可以起飞的速度,即:产品功能基本完备;
3,起飞和飞行,前提是2成立了,此时可以进行大规模推广;比如搜题的模式。
如果2不成立就做3,会造成转化效率很低,留存率低,甚至以后再花高成本也很难拉回。其实市场上有很多app,还没功能完备,可能才刚上线就开始大面积推广造势,初期能拉来很多用户,但是日活、留存等等,想都不用想了,择业也许只是为了套VC。。
一点感想:产品需要激励,这个激励来自于用户的反馈,用户的激励,当我自己主动(根据一些用户反馈或者数据)去想到一个功能并且想要去实现时,动力最足;当是接收到的安排的变动时,动力会减少部分;当自己没有被说服还要去执行时,动力会更弱,不过目前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优秀的产品人员就应该贴到用户群里,能给用户聊天,看反馈,深入使用产品。
个人认为最大的挑战:系列课的教研;
在线辅导优势:便利、便宜、能承载更多的人,会有最好的老师;当产品自营后,可能会有一些问题,比如因为不够便利,产品非常单一,如学期班课同步班课,每周一次每次两小时;线下辅导只能覆盖几公里,人数非常少,市场相对空间小;学X思的课件不错,但是非常单一。那这样看,我们的系列课会有非常大的优势,多样性,我们更像是一个内容产品: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建造基本完备的辅导产品,也就是我们已经进入到第二环节。下一步就是怎样让产品更加完备。
后记:李总的讲话非常朴素易懂,又言之有物,令人听了有很大收获。产品人员就是不只是埋头做功能画原型,更要抬起头来看看为什么老板要这么做,作为行业的领头羊,竞品分析可能不太适用,但每一步棋都要三思再三思。有时候竞争不在于谁做的更好,而是谁先走错一步谁先出局。如能参与到老板的聊天,那必定是收货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