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符朝坚
理解消费者背后的行为心理逻辑,是市场运营的基础;企业的产品设计、卖点推广、说服购买、促进复购等,都是基于消费者行为的心理认知而策划、设计。
可以说对于消费者的行为心理的把握,决定了市场投入的ROI,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死。
作为市场人员,我们如何通过了多巴胺的反馈机制,提高产品的复购率?
人体的多巴胺的反馈机制,简单来说就是:当人受到某种刺激后,会促进个体产生某些行为,促进大脑产生多巴胺,会使人就会感到愉悦、兴奋。(具体详见上期推文《个体的行为反馈机制——多巴胺》)
从用户的购买行为来说,主要分为两部分:
1、解决首次购买产品/服务。(拉新)
2、保持用户持续购买产品/服务(促活)
1、解决用户首次购买产品/服务——首次产生消费
产品的拉新行为,一般是通过试用和体验,建立消费信任,从而产生购买行为。在试用和体验的过程中,由于试用行为,引起了大脑多巴胺的分泌(这感知到产品的价值,带来的愉悦感),消费者就会产生购买行为。
产品的试用和体验过程能否带给用户价值使精神上得到愉悦,是判断试用和体验是否能够成功的条件。
比如说,用户在视频网站上看一部电视剧,剧情的发展正准备达到高潮时,突然插播1分钟的广告;或者当想看下一集,网站会提示:要成为会员才能继续观看时,这个轻微的行为中断(阻止个体进一步分泌多巴胺)会让用户产生阻断反应。
基于多巴胺的反馈机制,大脑会强化当前的刺激源(电视剧),使个体产生继续观看的冲动,维持大脑持续多巴胺分泌。此时,用户会弱化理性决策(比如说之前不会购买会员卡,因为平时也用不上等),从而产生购买行为。
为了促进用户产生购买行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强:
a.提高产品的刺激强度
产品的试用体验刺激程度越高,个体解决阻断的冲动就越大,产生购买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强。
比如说,电视剧通常会选择剧情衔接最重要,最吸引人的地方插播广告,或整部剧只能免费看一半,观看下一集就需要购买VIP。在产品使用的核心功能上形成阻断,提高刺激强度。
b.降低心理阻抗支付成本
降低用户解决阻断行为的支付成本(包括时间),可以将解决阻抗支付的成本拆分成小单元,降低用户心理阻抗的支付单价,培养消费习惯。(当然,用资本这种简单粗暴的砸钱行为同样可以替用户解决,比如现在的共享单车)
比如说,主打冥想、放松类的APP《Calm》,通过将部分产品功能拆分成很小的单元,每个小单元都能让用户能够体验和感知到产品带来的完整的价值;如果想要使用全部的核心功能,客户才需要付费。
为了降低用户解决心理阻抗成本,clam将试用功能部分进行拆分。用户每天可以体验一个新课程(10-20分钟不等),完成之后,才可以打开下一个课程。每个课程,用户到可以体验到clam带来的轻松和宁静作用。
对于用户来说,只需要支付时间,就可以持续地使用产品的免费功能,极大地降低了用户解决心理阻断的支付,同时保证用户能够不断地实用产品。(多数人对金钱的价格比时间价值更敏感)
需要注意的是,降低阻抗行为的支付成本,并不是分割的越细越好;拆分的太细,可能会增加支付的次数,相应的产品的使用时间也会很短暂;如果产品的体验时间过短,用户可能还没体验到产品的价值,会因为支付次数增加而放弃。
所以,通过分割降低阻抗的成本需要遵循一个原则:产品试用/体验,必须要以保证用户能够感受到产品的整体价值为最小单元,这样的试用和体验才有意义。
当客户养成使用习惯,对产品产生信任后;自然就会愿意为了免除多次支付的行为阻碍,而选择正式购买。
2、保持用户持续购买产品/服务——复购率
促进复购率,主要以下有3种方法:
I.改变刺激源的强度
II.重新转换刺激源
III.改变刺激源的种类
I.改变刺激源的强度
同样的刺激因素,使之不断地加强,可以避免等量的刺激源引起多巴胺分泌的边际递减效应。
促销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打折、让利活动;但是,如果多次采取同样的促销方式和促销力度,会导致用户降低愉悦感。
比如说,一个商家经常做促销,每一次的促销都是只换主题(比如蹭热点,节日、话题等等),让利永远都是8折、满100减10。
根据多巴胺分泌的边际递减效应,等量的刺激源(折扣)会不断地降低了用户的兴奋感(多巴胺分泌减少),用户就会失去购买兴趣,期待商家更低的折扣和让利。
但是,不断底降低折扣,并不符合商业正常的发展规律。
对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两个应对的方法:
其一、将折扣降低的同时,提高原始售价
这个方法能成立的原因是,刺激用户兴奋的并不是最终成交价格,而是折扣的数字,这是人的心理认知偏差决定的。
比如说,某件产品上次让利打8折,双十一打5折;这时候刺激用户关注的点是5折的折扣,很少有人会去关注最终的成交价与之前有多少差别。(关注成交价也很难实现,因为用户并不是时刻都记得上一次的售价)
如果还担心成交价被用户察觉,那就折后再送赠品(当然赠品的价值和成本已经算进最终价格),改变用户对产品价值的心理锚点,模糊用户原先的心理价位。
其二、将商品组合销售,买的越多折扣越多
跟送赠品类似,通过增加商品购买数量和折扣的递进关系,使用户对单件产品成交单价产生模糊,从而将关注点放在折扣的数字和能减免的总金额上,实现企业降低促销成本的目的。
II.重新转换刺激源
从多巴胺的反馈机制来说,当用户使用/体验完产品后;一个独立的多巴胺反馈闭环就完成了,消费行为带来的愉悦感就结束了。
如果想要维持用户继续消费,就需要提供新的刺激源,建立新的多巴胺反馈机制。
还是以视频网站为例。当用户充值之后,看完了目标电视剧,消费行为就完成了闭环,电视剧(刺激源)带来的多巴胺分泌也就会结束。
但是,如果这个时候给用户继续推荐类似的热门电视剧(或某明星主演的同类作品),就可以重新建立新的多巴胺反馈机制。
为了确保用户形成新的多巴胺反馈机制,当用户看完一部剧之后,可以通过提示用户仍剩余的会员权益时间,制造损失厌恶心理。(比如可以告知客户:您本月的剩余时间还有**天就过期啦,或者剩余的时间还可以看完**电视剧等等)
由于人对损失的厌恶心理,这时候的刺激源就会转化成账户里可能损失的剩余权益,个体为了降低损失,会接受推荐的电视剧,直到会员时间终止。
如果接下来推荐的这部电视剧也足够能够吸引人,那么整体的刺激闭环又会回到原来的反馈上,不断循环。
然而,目前很多软件服务类的平台,通常的做法却是告知用户:您的会员时间还剩***天,请及时充值。将剩余时间和充值行为强行绑定因果关系,其实没多大意义。
因为,用户持续购买的本质原因,并不是剩余时间不足,而是因为剩余时间不足会阻碍我进一步完成继续使用产品的行为(看电视剧)。
III.改变刺激源的种类
为了保证统一,还是以视频网站为例。视频网站会员充值;首充**折,或者首充可以获赠***金额,目的是为了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但是下一次的充值会降低让利的程度,会导致用户大脑分泌多巴胺减少。
为了避免由让利减少导致用户的多巴胺分泌递减,我们还可以改变用户刺激源(价格因素),通过其他新的刺激源,使用户形成新的多巴胺反馈闭环。
比如针对会员举办线下VIP专享活动,首映礼,明星见面会等;改变刺激源,形成新的多巴胺反馈闭环,并且不同的刺激源(如活动),也可以保证用户的新鲜感,从而避免重复刺激源引起的多巴胺分泌递减效应。
后记:
通常来说,我们会将产品的市场运营分为三个方面,即:拉新、留存、促活。
基于用户的行为心理,我们可以解决产品的拉新和促活问题,但是无法解决留存的问题。
因为留存属于市场竞争的层面。涉及的不仅仅是消费行为心理,还有产品、品牌、资源、企业发展速度等因素。
因为跟本文主题不符,所以就暂时不做进一步讨论,下次再探讨。
预告:
基于多巴胺的行为反馈机制,不仅可以在市场上应用;对企业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积极性,也有很好的应用。
下一篇会跟大家探讨:如何利用多巴胺的反馈机制,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转载请联系微信号:jeyro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