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高考,刷到一位网友的贴子,说弟弟才考了一天就放弃了高考,问他原因说不想考,想明年再重考。
可是,这已经是他第三次重考了。
第一次高考,他从文科转到理科,家里人给他报了补习班,他说学校宿舍太吵,就在校外给他租了房,妈妈全程陪读,给他洗衣做饭,成绩出来后只能上大专。
第二次,他又转回文科,家里为了给他更好的学习环境,花了六七万送他去教育机构学习。
这次成绩出来后,他可以上二本,但他拒绝填志愿,认为自己可以考得更好,要继续复读。
他完全不听家长和亲戚的劝说,坚持要复读,但家里人已经拿不出钱让他去教育机构学习了,他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自学。
结果第三次高考,他才考了一天就放弃了,又想继续复读。
对于这位网友弟弟的行为,有网友说他太任性,完全看不清自己的水平。
有网友认为家长太纵容,导致他眼高手低;有网友觉得这不是心理问题,而是认知问题;也有网友劝说不要对高考有执念,考上了就去读。
在2025年这个拼资源的时代,对于普通家庭出身的人,你还相信高考可以改变命运吗?
越来越多的人明白,高考前拼的是成绩,高考后拼的是资源。
学术界有学阀,医学界有世家,娱乐圈讲资历,官场讲人脉,社会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个好爹,能提前为孩子做好规划,甚至通过移民等方式让孩子进入名校。
今年医学界爆出的“出轨门”事件中,董小姐的经历令人咋舌。
她本科读经济专业,博士转内科,导师是骨科,论文是妇科,规培是胸外科,最终通过“4+4”模式,摇身一变成了国内顶级医院的操刀手,让多少人感到崩溃。
那么,普通人靠什么翻身呢?
作为底层出身的人,高考上大学仍然是最容易有机会改变命运的渠道。
今年高考人数达到1335万人,而大学毕业生预计1222万人,未来五年内就业季会越来越难。
对于家里没钱、没有背景、也没有人脉的普通学子来说,如果不高考、不上大学,不奋力拼一把,大部分人只会越过越苦。
有人认为不上学也有很多出路,也能挣大钱,但对于农村出身的孩子来说,他们没钱没人脉,父母认知有限,很难教育好孩子。
如果自己还不努力学习,以后的选择真的会少之又少。
高考或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它无疑是普通人改变命运最公平、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张桂梅说:“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为了帮助大山里的女孩们改变命运,她历经千辛万苦。
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张桂梅于2008年创办了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这所学校面向全市女生招生,免收书费、学杂费等一切费用,甚至连行李都是免费提供。
在张桂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付出下,至今已帮助20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考上大学。
有的成为了医生,有的当了女兵,还有的回到女高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继续传承这份爱与希望。
但不是人人都能遇见张桂梅这样大义的贵人。
我们能做的,就是认命不认输,努力奋斗,利用高考提供的机会,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如果你出身普通家庭,即使只考上了普通的大专、本科,那也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自己有决心的话,可以专升本,读研读博,考公务员,不是只有复读这一条路。
工作以后也别放弃学习。刚毕业时,公司可能更看重学历,但工作两三年后,你会发现很多公司更看重工作能力、沟通能力、人际关系等。
学历固然重要,但没有学历能选择的工作确实少了很多。
同样是出来打工,有的人每天摸鱼敷衍,有的人则不断挑战创新,努力提升专业能力,为自己积累创业机会。
所以,为什么一开始看起来都差不多的打工人,五年十年后,有的人还在为找工作奔波,有的人靠着过硬的专业能力很吃香,有的人已经成为行业顶尖人物。
认知真的很重要。不同的人看待资源的角度不同,自然会形成不一样的利用资源的态度,最终也就会有不同的命运走向。
在这个拼资源的时代,我们没有“4+4”的通道,也比不上别人的家财万贯,更买不起230万的耳环。
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高考上大学,去争取有限的资源,去争取一个更好的未来。
2025年,祝全国高考学子都能取得好成绩,找到属于自己的拼搏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