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提纲,这是我们从小就会学的技能,但就我而言,我很少用提纲,这一方面可能是惰性,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写不好。
传统的提纲,要求你按照逻辑顺序一路写下来,第一段讲啥,第二段讲啥,第三段讲啥等等。
但如果我脑海里,只有片段的话,我就无法写出这个提纲来,但往往,在写作之前,我的确就只有一个片段。
所以我几乎很少用提纲。
但也因为不用提纲,所以导致我写作时候往往逻辑性不够严密。
//02//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可以用左右脑提纲法。
具体做法是,找一张空白的纸,然后在中间画上一条线,首先在右侧写上你的一些灵感,比如各种场景,一些细节,对白,金句,或者形容词什么的,总之就是你希望在文章中出现的吉光片刻。
这些写下来肯定毫无逻辑,也无法顺理成章的写下来,这时候就需要在左侧做一些逻辑推理,进行理性的思考,使得的想法能够合理化。
简单的来说,就是左侧是你对文章框架式的服务,右侧是你想要添加的感性血肉。
最后要记住的是:文学世界里,左侧是为右侧服务的,是先有感性的东西,然后再去用理性合理化。
对了,除此之外,还有两个金句,可以分享一下:
1.提纲就是写作者脑海中文章的全貌,提纲不是为了规定自己,而是为了激发和点燃自己。
2.提纲的长度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你有效的长度。
以上就是一些理论知识,下面我用这个方法来分析一下,我昨天写的《我变成了一只猫》。
//03//
看到这个命题的时候,我脑袋里有一些零碎的想法,比如:我想表达,做人做猫其实都不容易;有我喝醉的场景;有猫怕老鼠的场景;有猫像这个世界妥协,放弃自己生育权的场景;也有当猫很威风的时候;最后还有醒悟的时刻,生存状态,跟处境没有关系,是跟心态有关系。
这些大概就是我当时右脑的一些零碎想法,但有这些并不能让我写成文章,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左脑的理性思维来它们串起来。
我重新组织之后,一个大致故事框架就出来了,其实就是写一个人对生活不满,不想做人想要做猫,然后就变成了猫。
刚开始的时候,还很惬意,威风,但没过多久,就感受到了做猫也不容易。
最后发现其实不管是做什么,只要是生存,都是不易的。所以要想过好一生,其实与你的处境关系并不大,只与你的心态有关。
故事轮廓理出来了,但还远远不够,这里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我到底要经历什么事,才会让人想要去变成一只猫?
又比如,我又该怎么让自己变成猫?变成猫后会遇到什么困难?又怎么体现只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才能过好一生?
这些问题靠感性是答不出来的,只能用理性去不断的推敲。但只要把这些问题都想清楚了,那么你的文章自然而然就顺下来了。
//END//
愿你我都能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Follow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