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不喜欢的人相处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不喜欢的人。

或是因遗传差异而导致的脾性不合,或是因生存环差异而导致的观点不同,或是因阅历不同而导致的看问题的观点不同,或是因受教育差异而导致的世界观相左。

引人不快、惹人厌烦的,往往成像出各式各样“人性弱点”:有狂妄自大的、有夸夸其谈的、有背后使坏的、有咄咄逼人的、有故做高深的、有口是心非的、有吝啬小气的、有斤斤计较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与具有上述“特征”之人共事,绝不是人生一大幸事。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你总会“幸运”的遇到那么一两个。

如果此人与你八杆子打不着还好,但世事难料,可能此人就是顶头上司,就是身边的同事,就是同屋舍友。

无法躲避的事就得坦然面对。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不喜欢之人,对身心健康很重要。

用自我反思的心态看待。

看看问题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

想一想是不是太过敏感,过度解读了对方无心说的话,无意做的事;是不是心眼太小,把鸡毛蒜皮、无关紧要的事上纲上线;是不是错误理解了对方意图,产生了误会;是不是不了解实情,对表象做出了错误的主观臆测;是不是格局太小,把不是什么事的事当成了事。

遇到问题,不要急着下结论、定性质,“让子弹飞一会儿”,清醒一下头脑,反醒一下自我,给头脑一些时间,让理智的分析战胜感性的误判。

做人永远也不要高估自己。

抱着谦卑、感恩的心,也许你能更好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矛盾和问题。

用包容的心态看待。

不管遇到什么个性的人,不管怎样嫌弃一些人,要懂得一个道理:存在就有存在的理由。上帝让其存在,必然有上帝的理由。

想一想,沒有阴暗哪来的光明,没有丑陋怎衬托出美丽,沒有邪恶就显示不出正义,没有阴险也对比不出善良。

也许这样的观点有些宿命,但事实是,这个世界就是如此。

正是形形色色人的存在,才构成了如此的花花世界。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是一副面孔,一个德性,那该多么单调、多么无聊。

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否还应当在某种程度上谢谢那些你并不喜欢的、或有某种“缺陷”的人呢?

用长期的心态看待。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遇到问题时,更倾向于急于分出对错,马上解决问题,立即看到结果。

当做不到这一点时,就产生的情绪上的波动。

这是大多数人遇到问题感到烦躁、焦虑的主要的原因。

这样的心态,对解决紧急的事当然有好处,但对于处理人际关系这种需要时间磨合,时间验证的事,反而会起反作用。

托尔斯泰说:“没有比忍耐和时间这两个战士更强的了。”

与漫漫的人生之路相比,身边引起不悦的人都是匆匆过客。

如果你已人到中年,可以回忆一下,你小学的同桌,中学的同桌,高中的同桌,大学的同桌,你刚参加工作的工友,他们现在在哪里?你还记得吗?是不是甚至想不起来了?

如果其中有一个你曾经不喜欢的人,那么你现在还象过去那样讨厌他吗?

人生匆匆如过客,伴你走过一程的人,真正分手而去时,你也许都会想念他(她)。

普希金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如此说来,当前的一些烦恼与不快都是暂时的、短期的,不必焦虑,不必烦躁,想通这一点,你甚至应该珍惜当下与他(她)相处的日子。

用大度的心态看待。

与更重要的事相比,与人生的宏伟目标、远大志向比,眼前遇到的一点点挫折算得了什么呢?

古人云:“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如果你确实对某个人感到不快,也不妨用这句话来激励、安慰自己。

你完全可以把自己比做搏击长空的“鸿皓”,把那个你不满的人看做在屋檐嘻戏的“燕雀”,那么高高在上的“鸿鹄”还有必要对一只小小的“燕雀”计较吗?

当然,这稍有点“阿Q”之嫌,但人际关系之间的这点琐碎,确实不是什么天大的事。

心地无私天地宽。从狭小、自我的心态里走出来,以宽广的视野、博大的胸怀、爱的内心来看待这个世界,你会更享受更美好的人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