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职场一年多,毕业季踩坑无数,有些惨痛教训想和你说

从校园到职场的这段转变,就像是死亡和新生的次第上演,其间的每一个选择都得由自己下决定。

从国内心理院校(TOP2之一)心理学硕士毕业一年多,我先后做了两份工作,目前是一名中小学心理老师。作为一个在毕业季踩坑无数的人,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有关工作的真实经历和感悟。

找工作时,要注意什么?

先说一个让人膨胀的好消息:

应届生找工作,是你毕业1-5年内最好找工作的时候。大把的机会正敞开着,你在学校里就能有机会和HR们交谈,去笔试面试不用纠结请假(实验室管得严除外)……

应届生的身份寓意着无限可能性(尤其在事业单位方面),你可以有落户、进编、考特别岗位(如某些公务员、选调生)的机会。这些好机会,日后除非你有了很高的成就(如有了高级职称),不然很难再获得那样好的机会,也很难改变你的户籍(当然都不是绝对的)。

这段时间要怎么过,需要你慎重考虑,如果毕业论文压力大,最好不要和找工作同时做。

再说一个让人恐惧的真相:

应届生找工作是个很痛苦、很折磨人的过程,只是有人长痛、有人短痛,有人痛了有收获,有人痛了也一无所获。

太多人同时在毕业季发力,但好的机会永远不会太多,可见竞争有多激烈。大多数人都会反复受挫,稍微有点瑕疵就会被淘汰。哪怕只经历一两次面试,你都会体会到自己的微不足道、不被在乎,再加上一轮轮笔试和面试有很多不确定性,这个求职的过程确实很残酷。

更残酷的是:

需要在短短的招聘季,决定自己从怎样的平台进入社会、将生活在哪里、过怎样的生活、遇见什么样的人、1-5年内将有怎样的发展路径……这么多、这么重要的选择,让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来下决定,这对我们的人格稳定性、前瞻视野、生涯规划等都提出挑战。

在这个阶段,很多人才感觉到还没有做好踏入社会的准备,内心很挣扎,甚至痛苦。

所以,我们得提前做足准备,对自己足够了解,对未来有所把握(再次强调前面所说的“醒来”和“做准备”),有所舍、有争取、有接受,才能真有所得。

就像高考填报志愿,与其抱怨竞争激烈、发展太快、人口基数大、社会风气浮躁,不如提前动起来,搞清楚自己要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用一点一滴的积累,换一个你在大选择面前的不纠结、不停留。

再说点技巧层面的领悟:

有人说找工作不仅是能力、成绩、学校牌子这些硬实力的考核,也是情绪稳定、人格健康、视野、人脉、思维清晰这些软实力的考核。

我想多补充一点,找工作是销售技能的体现。想一想,什么样的东西,即便有风险,你愿意冒掏钱呢?

一定是:

有足够好的产品(你的技能、经历)

足够好的包装(形象照、简历)

足够好的说服技巧(明白招聘方想要什么,在保证真实的基础上挖掘自己的亮点,契合对方的需求)

每一个部分都可以及早做准备。再加上好的体力、厚脸皮和乐观心态等等,相信你会从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工作,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在第一份工作中,有一天,我看见同事的孩子穿着妈妈的高跟鞋在办公室里玩。那一刻,我好像看清楚了自己的现状。

即便我是大人装扮,内在却依旧稚嫩。过往的积累太少了,从研究生机房到办公室,有太多的失落、困惑甚至破灭。从学校到职场,是一次人生巨变,行事规则几乎完全不同。

在学校里,我是在模拟演练,是尽可能突破边界,是像在经历游乐场的预知惊险;而在职场里,我是真刀真枪地担责任,是争取高效不要犯错,是像在经历荒野求生的未知恐慌。

“社畜”(日语的职场人)们处在被期待、被评价、被失望的氛围中,需要能够做出令别人满意的成果,需要在不养闲人的工作环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价值。

工作就是我们和雇佣方的“价值交换”,有何种技能、何种价值,能为公司、为社会、为人类解决怎样的需求,能如何参与到交换之中……这些都是我、都是我们需要提前思考的。

在第一份工作和第二份工作中,我感受到个人核心价值的缺乏。因为遇到了这些问题,我开始去报名长程培训(心理学的一些培训)来提升自己的核心技能,寻找各种资源去优化学习方法、阅读能力、时间管理等等。

在资源这方面,大家可以了解一下“职慧公益”。我体验过职慧推出的一些资源,比如1对1导师计划、线上团体辅导。确实有给到我帮助,而且职慧的所有资源面向在校大学生和毕业1年职场新人都是免费。特别是还在校园的小伙伴们可以试试,毕竟“高质量且免费的成长资源”不多呀!

但是说实话,核心技能最好在学校就学到手,别指望等到工作了再学,至少别从头学。因为没有人能像老师那样耐心地教你,自己也没有大块空闲时间和好的渠道去学。

即使有时间、有渠道,精力也有限。很多人提到 “在做中学”,我想这对于核心技能来说并不现实,你的进步很慢,代价却很大,谁会放心把真正重要的事交给一个新手来练手呢?

在整个时代都在前进的大背景下,我们得不断学习和精进,我们得明白工作是又一个新的学习阶段,而且是更依靠自觉性的学习阶段。无论进入多好的平台,别想着“吃老底”,也别原地踏步。

再好的学校教的知识,5-10年后也会过时,再好的就业指导也是远离真实职场的(我尊敬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做就业指导的老师,但同时也会认识到TA们没有经历过丰富多样的职场,确实有局限性),别把自己需要不断精进的责任推给别人,尝试做自己的终身私人教师吧!

除了提升核心能力,还有一个很现实的感悟,关于面包和远方

我自认为是个很节俭的人,在大学时,即便生活费不多,也是够用的了。可是开始工作后,我发现养活自己这么艰难,仅仅是房租、吃饭、交通这些基本开销就不少了,活着怎么那么贵!

物质基础真是人的第一位的需要,它的重要地位无法撼动!就像新手爸妈抚养宝宝,都会觉得孩子简直是“吞金兽”。找工作的你,也像一个刚“降生”在成人世界的婴儿,记得为自己的物质生活考虑一下

当你为面包发愁时,也记得看看远方的指引,因为只有内心的目标感、意义感指引的方向,才会最终引领你克服艰难险阻,找到真正的丰盛人生,富饶充实才能长久的属于你。是的,就是这么矛盾,可这就是你真实要面对的生活,请足够勇敢和坚定!

以上是我毕业这段时间来自己猛然醒悟到的,可能有些“马后炮”,我也还没完全做到我期待的样子。每个人角度都不同,我写的也不一定适合你,推荐你多看看不同人的真实经历和感悟,找到共通的建议,避免偏颇。

很多话,你可能都不会听进去。校园和社会之间总有一个巨大的鸿沟,让从校园到职场的身份转变显得特别难。不过,我还是想告诉你,那些重要的、那些你逃避的,终究会以挫折的形式加倍回到你的生活。

有本书叫《公主走进黑森林》,是我毕业半年后在地铁上看完的书,它陪伴了我度过那段难熬的时光。如下这句话,作为对你长久的祝福:“当你终于鼓起勇气走过内心的阴影与脆弱时,你独有的生命礼物,就在黑森林的尽头。”

原文链接:初入职场一年多,毕业季踩坑无数,有些惨痛教训想和你说......

注:以上内容根据职慧学员(老枝新芽)的投稿整理而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