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友上个月出差一个多月期间不知是太想家,还是的确觉得从北京-苏州-常州这样的飘零日子让队友感觉到了不安定;有天开视频感慨到:我不想再这样了,我要给你们一个稳定的家,给儿子一个稳定的环境,他大了需要一群固定的小伙伴;要不以后很影响他成长。
听了他以上难得的心里话,内心真是感动;哎呀!他终于开窍了,终于理解了我的感受。在此不禁想梳理一下,跟他认识以后搬过的家和停留过的城市。
第一个城市—短暂的成都之旅
2012年底初识,我毕业工作他成都读研;13年春季短暂的成都旅居,原本要陪他读完研我在成都工作的;由于我的考试计划打乱。所以只是不到一个月的短暂停留时光。那个时候很甜蜜算不上辛酸,现在回忆大都是美好的存在。
第二个城市—辛酸的北漂征途
13年底队友为了自己能够拥有更高层次的深造机会,托着一个轮子不工作、把手不好使的皮箱坐了二三十个小时的火车从成都到了北京。
14年春我也紧跟其步伐从河南再次踏上北上征途(10年6月-12月在北京天坛实习,所以是再次北上),从此开始了我们的5年北漂之路。那时年轻工作上充满干劲,现在回想一下工作上的日夜奋战给我留下很多珍贵回忆和高速成长机会;对此很是怀念。
虽我们足够努力,但依然不能或不舍给自己一个好的居住条件,那时住地下室的艰辛、住宿舍的窘迫、寄宿学生房间的尴尬、合租房的无奈、二环内胡同的京骂、马驹桥的邻居们;这些租房搬家经历历历在目。具体在19年搬家时做了梳理,以纪念不堪回首的北京租房经历。
记第一次失败的买房
17年春季计划生孩子,因为老家没房;想着到时不能让孩子也跟着我们受委屈,所以拿出积攒的所有积蓄在通州六环买了一个公寓;结果孩子生出一年多房子还没着落。最后了解清楚原来是违建,根本没希望交房;最庆幸的是人家全款退了款。虽有几千的损失,但总归追回了血汗钱;还算没白瞎。
记第二次仓促的买房
因为生孩没地方住的难忘伤痛经历和从小寄人篱下,对房子的期待超出了正常人的想象。所以在18年秋季申请到天津户口后,我们就火急火燎的拿着夏季退回的北京公寓的那笔钱在天津买了一个二十多年的二手房。
期待着我娘俩去天津能够住上自己的房子,队友辛苦通勤的情况下也能住上。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接手后租金由原来的1600每月降到了600每月。由于队友工作变动住不上自己房子不说,连大环境也不支持我们这么拼命省钱赚钱买房。
第三个城市—飞快的江南苏州时光
19年春队友抱着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和北京不适合生活的想法;一下从北京跳槽到了江苏苏州。由于对苏州不熟悉再加上刚好娘家小哥在昆山离的不算远,所以就寄居在了小嫂子家三个多月。
6月中旬在园区租了一间公寓,带着孩子住着没有厨房,没有小孩,没有任何适合儿童玩耍的地方,隔音极差,生活极为不便,居住人群素质差等等各种困难。那种日子真的不想再来第二次。
好在离我妈、小姨、小哥他们近;偶尔可以去他们那里走动。所以一年多的不便的公寓生活很快过去了。
记第三次扎紧脖子的买房
由于对房子、对住上自己的“窝”超出正常的期待,于是19年底在苏州工作不满一年的情况下(不符合买住宅的条件)于是我们还是对公寓不死心,于是全程到处搜寻符合我们的能让我们买的公寓。在交完一半的房款后,我们的日子可以用清贫如洗来形如。
真是天命不由人,原本期待着、盼望着、计划着能够如期交房;住上我们日思夜想、费尽心思设计的新家。结果又迎来了疫情延期交房和队友的跳槽。
21年五一装修完毕,新房子没住上一个月又不忍空置;以后估计也不回再回苏州发展。索性忍痛把花费很多心血的第一处新房子出租中。
更天命不由人的是:因疫情原本很好租的房子,导致去年月租3000今年月租2800都不好租。哎,这是不是命!
第四个城市—曾经无以言表,现在安逸的常州生活
20年秋10月队友公司业务发展方向有变,他所在的技术研发部门被血洗整改。他再再一次跳槽了,这次他的选择是给我妈离的很近的一家公司。所以为省开销再次寄居到了我妈篱下。
从小我和我妈疏远分离,带着孩子长期住一起各种不合。20年10月-21年6月,这段日子开心有限难过极多。
好在大哥的新房交付他们也已搬进去居住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又又又凑进了大嫂家。
如今和大嫂一家同住大房子,相处和谐;再加上疫情原本今年计划大干一场挣个首付钱的。现在看能生存下来,健康,吃饱就知足了。
前几天得知最近队友又又又一次有了新计划,当他说出对未来的憧憬和描绘时:
我们还回北京,有天津户口不行,儿子的视野还不够国际化,未来平台还不够广阔我们再努力一把整个北京户口,再紧紧手买个北京房子;我要努力改变下一代!以我们俩的能力儿子到时考个一本应该不是问题,还补充道:嗯,最低名校一本。我问:你打算多久能在北京买房?他思考计算一下:最少200万,需要二十年?到时你也去上班凭你能力一个月一万能挣到吧,那再紧紧十年。我听后笑得不行。
搁在以前我肯定比他鸡血,房子户口可是我一直想要的。
现在倒不一样的想法了,我哈哈大笑之余又心有余悸:这执念会传染?
细想队友在7年职业生涯里效力了三家公司;每次跳槽薪资涨幅都超百分之三十以上,且技术从L1-L4(具体分级我也不懂偶尔听他说了一句)职位从工程师到核心技术负责人。一路成长,可谓看得见的改变。
有个贴心、懂事、健康、温暖、阳光的儿子。
有努力的老公,有可爱的儿子在哪都是家,曾经太把钢筋水泥当寄托了。
最近看《心居》冯晓琴那段为买房子而控诉的场景真是有感。
愿我们每个努力的人们都可以为自己的“心”找到合适的居所。
愿我们可以拥有随遇而安的心。
愿我们都能拥有幸福的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