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毎个人内心当中都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情结。
这种或多或少的自卑情结会变成前进的动力。
就像我们人类也是因为有自卑情结才会不断前进、发明、创造。
所以当你有自卑感的时候你不要觉得丢人、内疚,因为这很正常。
当我们有自卑感的时候才会不断的进步、超越。
关键问题是超越的方法是什么,如果你用错了方法,那么可能就万劫不复。
那种一点都不愉快的大款和生活很痛苦的大官就是用错了超越的方法,可能他们小时候被伤害过,自卑了,就会下定决心说我要出人头地,我要长大比他们都强!有一定要很有钱!他咬牙切齿的要成为这样一个人。所以你就会发现他长大后会拼命的挣钱,为了挣钱会不择手段,不惜伤害身边的亲人朋友。只为登到顶峰,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所有的暴力犯罪者内心都有深深的自卑感。暴力犯罪分子都是懦夫。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处理这个自卑感,唯一想到的快婕的方式就是暴力,这会让他们实现优越感。
还有一种超级的方法是:他认为自己有病,什么都做不了来逃避自卑的感受。尿床、精神分裂。
-
所以如何错误的用了解决自卑的方法和角度,无论哪一种都是非常糟结果,这就引起了心里的变态和各种各样的问题。
唯一正确的能够超越自卑的方法是:把你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连在一起。
通过为社会做贡献,关爱他人的同时来提升自己的价值感,超越自卑才会生活的幸福。
孔子说:仁者不忧。
无论你是在自己创业、打工还是自由职业,你都要去感受到你与这个社会的连接。
为社会做贡献不是为了社会而是为了我们自己。让我们的幸福感、价值感能够增加。否则不管你挣多少钱、住多大房子、当多大官,你内心都会觉得空虚、寂寞、冷。
你告诉一个人说你有自卑情结,就像你告诉一个病人你的病是头疼一样,没有任何用处,只告诉原因没有解决办法,是没用的。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三种链接是没法避免的,也就是我们这个人所受的限制:
一、自然环境的限制一一职业、怎么面对自然环境。
二、与同伴合作一一所处的位置、社会支持、朋友多不多。
三、两性关系一一夫妻关系、性。
我们费尽心思就是要解决这三个问题:职业、所处的位置,社会意义、夫妻关系,这三个问题解决的好你的自卑感就会下降,如果这三个问题解决的不好自卑感就会控制你的人生。
每个人都是带着意义来生活的,那么什么是生活的意义呢?他们是别人可以分享的意义,也是别人认为有效的意义。
那些人在童年时容易出问题呢?阿德勒总结了三类:
一、有器官缺陷的儿童。这类儿童如果父母引导正确,让他恰当看待自己的缺陷,他就会发展的很好,如:霍金海、伦凯勒。但是如果不能恰当解释、正确引导,孩子长大后就会变得性格偏执。有可能出现精神问题。
二、受宠的儿童。认为自己是老大,没有社会规则,感受不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认为自己的行为和需求就是法律。
三、被忽视的儿童。这种儿童从来不知道爱与合作为何物。
对待儿童要温柔有边界,帮他䢖立积极的边界,这样他既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也能感受到和外界的链接。
怎么看出你这个心里有没有问题?问他最早年间的记忆,就是在人生当中在脑海里最早的那幅画面,这副画面可能会决定你的人格当中有没有问题。
心理学就是对生活中合作的缺陷的理解。就是如果你和他人、社会、家人在合作中没有缺陷,那你的心里就很健康。在所有的失败者当中共同的特点就是合作能力很差。
自卑感是怎么回事呢?
> 举例:三个小孩去动物园看狮子,狮子突然向他们喊叫,一个孩子吓的哭,一个孩子说我要回家,一个孩子向狮子吐吐沫,其实这三种反应都是自卑的表现,所以自卑的表现形式是非常复杂的。有些人用自大来掩饰自卑。一个人吹什么越多他可能越缺什么。
>
什么是自卑感呢?当一个人对面临的问题没有做好恰当的准备或应对,而且他认为无法解决时,自卑情结就产生了。
一个人如果有了严重的自卑情结的时候,他就有了一种动力去追求优越感。这种追求不是去做,如果做可能会更加自卑,他会去捣乱,说风凉话,破坏,退缩。
一、 自卑情结的来源
1. 你如何解读自己的生命意义?
2. 易引发自卑的童年经验
3. 家庭的影响
4. 学校的影响
5. 自卑感与优越感
6. 推断自卑情结来源的两种途径
二、 自卑情结出现的情境
1. 青春期
2. 犯罪
3. 工作
4. 个体和社会
5. 爱情和婚姻
三、 超越自卑的原则
1. 寻找真正的生命意义
2. 学会合作
自卑感是人类地位提升的动力
自卑的人都喜欢去追求优越感。这都是童年时候所受过的伤。
解决自卑的问题要与社会价值链接起来
那么一个孩子在家庭、社会、学校是怎么样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的?
先从家庭开始说起,一个妈妈在抱这个孩子的时候,就是和这个孩子在合作,这个时候是不是真的爱这个孩子,是不是真的喜欢这件事情就变得特别的重要,一个喜欢这件事的妈妈就会用特别舒服的方式抱孩子,尤其是给孩子洗澡的时候,她会把孩子弄的特别舒服,孩子不会哭,会笑着配合她洗澡,这就是合作。
但是如果妈妈打心眼里根本就不关注这个孩子,妈妈觉得说带来了好多的麻烦呀,这样他会和孩子的合作之间出现问题。这就需要拯救母亲。
所以要告诉妈妈即便是做家庭主妇,这也是一件非常伟大的工作。
有些妈妈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抱怨,一边给孩子做饭一边报怨,一边陪孩子写作业一边抱怨,因为她内心觉得她不应该这样,她觉得自己应该过更精彩的生活。
他用这种抱怨来寻找内心的优越感,来感受到说我是屈尊了,我是被埋没了这种感觉,这时候你会发现孩子也不能和母亲好好的合作。
决定孩子行为的不是经验,而是从经验中得出的结论。
所以如果我们觉得孩子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他就一定会怎么样的话,这个就太过简单了。
一个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感知能力很强,但是解读能力很差。
所以作为大人我们要帮助孩子正确解读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另外一个极端,如果母亲对孩子的爱如果被夸大了,变成了一种占有,孩子很快就会找到他获取母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如果过度受宠,这个孩子觉得他跟母亲之间的关系是占有的,那么他会觉得我的母亲只属于我,不属于任何人,甚至是弟弟妹妹。
一旦出现了有人和他争夺妈妈,即使是他的父亲也不行。这时俄狄浦斯情节就会出现,他会觉得这一切都是来阻碍我的。
父亲在家庭中的作用和母亲同样重要。起初他与孩子的关系不够亲密,他的影响稍晚才会产生,如果母亲无法将孩子的兴趣扩展到父亲身上,可能造成某些危险,孩子在他社会情感发展过程中就可能会糟到严重的阻碍,婚姻不美满,对孩子而言处理就充满着危险。
如果父母合作不充分,他们也无法教会他们的孩子如何合作。
不美满婚姻中的儿童除非他们的最初印象被纠正过来,否则就会在悲观的婚姻观念下成长。
如果父亲脾气火暴,试图控制其它家庭成员,那么男孩们就会从父亲那里得到一种错误的观念,女孩则更受其害,她们在后来的生活中把男人描述成暴君,婚姻对她们而言似乎是一种征服和奴役。
假使母亲控制欲强,对其它成员絮叨,情形就会逆转过来,女孩们有可能会模仿她变得尖酸刻薄,男孩们总是自我防御,害怕批评,伺机去征服女性。参考《母爱的羁绊》
性知识不需要提前告诉孩子,直到他想知道时。保护孩子在这方面的天真是很重要的东西。
尤其是那些特别需要帮助的父母从来不进行任何的学习。
就是那个越是家庭特别混乱,父母折腾,暴力等他越没有时间来学习,他的生活压力越大,甚至他越排斥学习。要不是他早些时候不那么排斥学习,他也不会变的那么糟稿。
学校的影响。一个好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必须做母亲应该做的事——和孩子联系在一起,对这个孩子感兴趣,教师绝不能对严厉或者惩罚感兴趣,一旦你使用了严厉和惩罚,孩子就很难跟老师建立起连接。
为什么那些坏孩子在找借口、撒谎、出去混的方面特别有天分,但是他们就是不愿意呆在学校里边呢?笨吗,智商低吗,不是,人与人之间智商的差别是微乎其微的,但是他们一旦对学校产生的不好的感觉,一旦讨厌学校,他们认为学校就是一个折磨人的地方,他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远离学校,他失去了和这些人连接的机会,所以如果孩子来到学校发现他很难与教师以及其它同伴沟通,那么成人所做的最糟的事就是批评、指责,这种方法只是非常清晰的表明他讨厌学校是对的。
如果教师想要吸引孩子的注意,他就会了解孩子以前的兴趣在哪里,并且让他相信他在这些兴趣以及在其它的兴趣上都能获得成功,当一个孩子在某一方面有信心时,在其它方面激励他就容易的多。参考《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还有《领导力》里边的二级反馈是一样的,就是在孩子做对事的时候你去鼓励他肯定他,去提升他的自尊水平,他的自尊水平一旦提高了,在别的方面改进也会变得非常容易,因为他觉得这些东西我都学得会。
而反过来,我们现在的学校是怎么做的呢?
关于在合作和竞争这件事上,发现孩子对竞争的准备胜过合作,对竞争的训练持续整个学校时光,对孩子而言这是种不幸,如果他向前进努力打败其它孩子,他的不幸并不比他落后于人进而放弃竞争要少,在这两种情境下他在根本上都是只对自己感兴趣,他的目标并不是奉献和帮助,而是弄到一切他可以弄到的。
如果这个孩子胜出了可能受伤更重,因为在他的内心当中一定是只有打败别人自己才能够出色的。所以他没有合作,只有竞争。
我们认定的只有考大学才行,明显是一种短视的行为,伤害的是孩子的合作能力,所以一个老师在学校里边核心是:老师跟孩子的合作,核心是:你有没有认真的关注到每一个孩子,你真心的跟他们产生链接,你和孩子们的对话当中让他们感受到了合作的乐趣和力量,这才是作为一个好老师最重要的点。而不是老师高高在上,这就像家里边父亲那个权威是一模一样的,班里有会事大家都去告老师,这样培养出来的是一群斗争者,而不是合作者。
老师应该俯下身来和孩子们平等的对话,然后发自内心的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优点,这个方式让孩子体会到的话,他才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
在学校里还有很多错误的鼓励方式,比如老师经常会这样说:你很聪明,你只是懒,你要稍微使点劲你的成绩就能跑到前面去,用这样的方式鼓励的孩子往往没什么变化,为什么呢?阿德勒说:如果一个孩子这么轻松的就得到这种优越感的话,他是不会轻易的放弃这个优越感的,就是我不使劲我都很聪明,如果使劲了还不行,那我不就不聪明了吗,这个神话就被戳穿了,所以你越是这么鼓励他,他越会保留这个优越感,会永远吊儿郎当,永远懒惰不努力。
其实是这些鼓励的话限制了我们。
如果孩子懒惰,说明他没有学会克服懒惰这件事,所以你不应该激发他那个优越感,而是大家可以一起讨论懒惰是怎么产生的,懒惰的危害有哪些,为会要克服懒惰,克服了懒惰有哪些好处?那么大家有什么办法能够克服懒惰。这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刻意练习》里也说根本没有天赋这回事,都是因为不断的刻意练习才慢慢成功的。
一朝为学渣,终身为学渣。原因是因为可能这个孩子就那一个知识点没掌握,就被老师灌以一个你不是学数学的料。
当老师们给孩子下了这么个定义后,孩子就会认同这件事,然后他会在别的方面弥补,比如,我数学方面不行,但我打篮球行,就会拼命在打篮球方面去获得优越感,就放弃了数学这件事,因为他已经认识到了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赋。
实际作为一个老师最起码的应该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天赋。
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犯罪?阿德勒说犯罪是来自于努力的失败。
为什么一个人要当小偷?是因为他不知道用什么办法能够赚到比这更多的钱。在他小的时候就太想获得优越感了。
所以犯罪都是在想找捷径,他们以个人的方式获得优越感,别的没有任何贡献,没有合作性。 犯罪分子一般在三个方面出问题:要么是职业、要么是社会关系的问题、要么是爱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