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静静地听……

我的父亲是一个 固执的人,用网络用语说应该是“杠精”,不同于我在文学作品中看到的父亲形象,我的父亲更像是罗中立先生的油画。

上中学时,父亲是我最大的“仇家”,那时,在我看来父亲的想法都是有问题的。他让我好好读书,将来挣大钱,我觉得读书是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其实我个人是深信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吧!父亲的说教在我看来是同我的人生理念具有巨大出入的,因而我骂我父亲拜金,直到最后我们谁都没有说服谁,父亲依然坚持他的“杠精”本色。

生活中父亲寡言,也不苟言笑,即便是喜悦也基本看不到他表情的变化,仿佛世界都欠他的,所以我认为父亲很丧,缺乏阳光,他总是抱怨,抱怨自己的工作、抱怨妈妈的工作效率、抱怨我和姐姐不懂事……总之,父亲永远不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永远缺乏理性的思考,他坚持了他的本色。另外,父亲不能跟我们平等交流,他说话的语气总是带着居高临下的那种长辈令人厌恶的优越感, 我想这是我与父亲之间最大的隔阂。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为了逃离父亲,我选择了省外的学校并如愿以偿,确实跟家里的联系少了许多。正因这样加之高考压力的消失,我也能冷静下来,再去认真地审视父亲。不知是我生长了,还是父亲老了,我回到家中父亲并没有对我多说什么,从前那些说教也少了许多,唯一没变的还是居高临下的语调。我眼中的父亲的影像逐渐清晰了,我对父亲的理解从没有这样明朗过。

忽略我与父亲间的隔阂,其实,我和父亲本身并没有孰对孰错,就像这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一样,我和父亲只是所处的时代不同,他并没有多高的文化水平,他小时候经历过食不果腹的岁月,贫穷是父亲成长中,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永远无法彻底摆脱的一个词,而到今日他还是需要为家中的生计四处奔走,所以他明白——也只能明白——金钱对于我们的家的意义。父亲曾有过被人欺负的屈辱,所以他倔强,倘若不去倔强,他不知怎样和自己身边的人相处,固执就是父亲的壳,他以此保护自己。

在我看来,父亲是一个苦命的人,他的皱纹印证了岁月的坎坷;于我而言,父亲应该可以称得上伟大了吧!他以自己本就不高的文化水平,坚持让姐姐和我上大学,这在农村和父亲同等年纪、同样文化水平的人中,算是一个十分有远见的“决策”了,这也是我一生永远无法反驳父亲的一个地方。

在“中国式亲情”下,父亲是一个即觉得可恨,又无比光辉的存在,许多同我一样的子女都在回避与父亲的关系,可到头来终不能躲过,人们常说与父亲和解,其实应该是与自己和解,与从前的自己和解,父亲经历过的我们没有经历过,但我们可以想象着立于父亲的经历之上,去思考父亲,我们要正视从前自己看父亲的不理性的视角。当然,生活中,我们不必同意父亲的观念,我们只要静静地听就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