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夜上海、东方明珠、外滩... ...这是上海留给我们的初印象。早在五月份的南京之旅,原计划走遍华东五市,奈何时间不够,于是被我搁置了。
不曾想到9月下旬,基地的党群工作调研交流给我提供了上海的出行机会。刚好中秋节临近,经理因为有事无法出行,我才能有这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乎,我开启了不期而至的上海行。
其实,9月是个黑色的月份,党宣、运动会、纪检及保密各种活动都集中一起,真的是分身乏术。每天几乎被扑面而来的无助感吞噬,神经兮兮地应付着,却感觉一事无成,特别希望9月快点结束,日子过得太憋屈了。
当时,我还琢磨带着笔记本电脑到上海办公,及时运转公文,回复邮件。在同事的劝说下,最终还是放弃了。
诚然,没有什么天大的事需要在出差的3天内急需完成,况且出门在外,天天背着电脑,那是受罪啊!另外,万一不小心丢了,固定资产丢失可是要记过处分的。
最终,我采纳他们的建议,只是带着随身用品和一部相机出行。出乎意料的是,相机在关键时刻发挥效用,尤其是合照留念的场合。
尽管担心任务没有完成,心绪有些不烦,但是当飞机降落上海虹桥机场时,我的心情逐渐恢复平静,甚至有些激动。因为曾经朝思暮想的大上海,我来了。
原本两天的行程安排,结果压缩成1天,工作交流很仓促。这对于我来说,却无形中增加了1天的个人时间,不亦乐乎。
当然,在工作交流中,我感到了一种天然的差距,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无法缩小。因为那是环境和资源所决定的,我们只是为他们提供后勤服务的,人家是上帝,我们是保姆,这是毋庸置疑的。
同时,教育背景也是拉大差距的关键因素之一。虽然说你在哪个大学毕业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努力和人生方向。可是,试想一下,如果你在人文气息浓厚的环境下完成大学教育,那种自带的自豪感和归属感终将鞭策你不断前行。
于是,优秀的人更加优秀,无论是人脉、资源、个人积累及见识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都会在无限度地拉大。
当然,自卑是最无用的做法,唯有回归现实,完成出差任务就好了,往后多提升自己,立足个人的优缺点,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不也是最大的收获嘛?
当天参观了上海设计院的办公楼,了解他们党群工作的开展情况,包括党建工作是如何紧密结合中心工作的。他们独具特色的活动,让我欣然向往,回想我们的情况,连每个季度的工作汇报也都是生搬硬套的。资源和平台真的很重要!
上午的行程是工作交流,实地考察,其实就是参观办公楼里的运动场所及他们组织框架相关的布置。他们的汇报慢条斯理,轻声细语却饱含力量,无不散发出强大的气场,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虽然业务性质决定了我们始终比他们矮一截的身份,但基地的建设确实无法离开我们。无论怎么说,我们都是基地建设大家庭的一员。无需自卑,只要用心做好服务即可!
紧张有序的工作交流在工作餐中结束了。随后,我们马不停蹄前往浙江嘉兴南湖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活动。
在讲解员的解读下,图文材料借助生动活泼的语言进入我们脑海中,加深了我们的印象。只是,行程太过紧凑,大伙们都没能细细咀嚼。当时,我的工作就是拍照,在领导背后或者跟前抓拍。
说来也奇怪,几乎每次出行都会遭遇大雨。从南湖纪念馆出来时,倾盆大雨倾泻而下,最终不得不取消瞻仰昔日的南湖红船。
当时在避雨时,经理打电话过来,“宣传稿还差几篇,微信已经截图给你了,赶紧补完,我们文宣部分被扣分了!”
我无力解释,“现在还没回上海,等回酒店了我再抽时间整理。”
“记得啊!你不会喝酒,别多喝,务必照顾好领导!”
自知不胜酒力,也不喜好喝酒,我当即回复,“谢谢领导关心,我会注意的。”
折腾了2个多小时,刚回到酒店,立马收到信息,“回到酒店了?有没有喝多?”
“刚到酒店,没怎么喝,还行。”信息一发出,肠子都悔青了。
“那赶紧把宣传稿写了。”
当时,我们住的是标准双人间。领导第二天八点的航班,需要早点关灯休息。于是,我简单回复“刘总明天早上6点出发,我明天再写,争取上午下班前完成!”
“兄弟!麻烦请找合适的借口吧!”
最后,我没有回复,带领导出发时,我起床整理文稿。前前后后修改整理,文稿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当时,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你越着急,越难集中精力。好在经理发信息过来时,文稿已经整理完了,在平板上给对方发过去。
最终稿稍微改动了部分描述,总算完成任务。随后,他叮嘱我注意个人安全,好好参观上海。
办理完退房手续,我正式开始了不期而至的上海行!
上海的街道两侧都栽满法国梧桐,天空正飘着毛毛细雨,路上行人较少,大型机器在忙着修建公路,此时此刻,我才真切感觉到:上海,我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