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信念

网图,侵删

当母亲说还有一个心愿想存十万的时候,听起来有些像天方夜谭。母亲已经是59岁的中年妇女了,一个自身没有经济来源的中年妇女人,一个成天带着两个孙子的中年妇女。

十万元,对母亲来说是一笔巨款。她此生从未见过,按理说也不敢去想。可是母亲执着地相信:“我能做到,只要敢去想,就一定能做到。”

母亲说这话不是空穴来风,59年来,母亲一直靠信念活着,但凡母亲想的,最终都会心想事成。

母亲18岁嫁给父亲,家里时常青黄不接,只得靠别人救济或东挪西借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母亲告诉自己:“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就算我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我的孩子一定能。即使我的孩子不能改变,我的孙子也一定能。先前只听说富贵可以世袭,难道贫穷也会世袭吗?我不信。”

当我们以为要一辈子与土地为伴,像祖辈一样世世代代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一辈子也走不出山里,母亲又鼓励我们:“要好好读书,要做那只从山沟沟里飞出去的金凤凰。”

即使家里穷得只能勉强保正在读高三的我上学,大女儿放弃学业,小儿子暂时辍学,母亲仍然坚信:“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我一定会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的。”

随着村庄里的人越来越少,更多地涌向城里,只剩下些老弱病残,而我们也是那为数不多的走不出去的弱势群体之一,母亲仍坚信:“我一定能走出这个穷山村,孩子们还能给孩子他爸找个工作。”就因为这个信念,父亲多次拒绝别人给他找的工作。他一直等着,等孩子们给他找份工作。

最终,母亲坚信的,一切都变成了现实。

母亲还有一个心愿,她想为自己存十万养老金。母亲自己没有经济来源,只得靠比她大6岁的父亲去打扫卫生挣钱。父亲靠勤劳的双手辛苦挣来的钱,母亲心疼儿子生存压力大,每月总要上交500元父亲的生活费,之后就所剩无几了,大龄清洁工的工资并不高。尽管如此,母亲仍然将父亲挣的钱更多地积攒起来。

母亲那些钱攒得真不容易,连银行工作人员也多次心疼地询问:“阿姨,只有1000,1000也拿来存呀?”母亲说:“积少成多呀,放着又怕花了。”

在生活上,母亲更是节俭。最大的改变是,自从有了目标后,母亲再没买过新衣服了。她那些衣服总是缝缝补补,随着她的身材变化一会儿改大一会儿又改小。为了能穿得体面一点儿,家里能用的废布料都被母亲用完了。

当然,母亲的收入,除了父亲的工资,还有他们那点儿微薄的农村养老金、国家补贴的土地费、儿女逢年过节给的孝顺费。除了必要的花销,母亲把剩下的都攒起来。

就这样坚持了三年,母亲居然出其意料地达到目标,攒够了十万元养老金。

母亲并不是守财奴,她虽然爱财,对我们却是大方。时不时给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拿一些;儿子腿被摔伤,母亲又拿钱来接济;外孙女考上大学,母亲也会拿一些钱给她;心疼大女儿一人挣钱四人花,母亲也会时不时拿一些给她。

我们姊妹仨达成一致意见:母亲的这笔养老金,我们都不能去想,也不能去动,留着他们养老。因为这笔钱在,母亲就有安全感。

原本,母亲也是那样想的。我们已和她沟通好,无论如何都不能拿出来。可是母亲却不那样想,眼看着攒够十万,又想着怎样花出去了。母亲整日整夜地想着:“我的儿子和女儿欠着房贷,还着银行4%的利息,而我却把钱存进银行,拿着一年期不到2%的利息,不划算呀!并且,以后,我的孩子们也会恨我,恨我狠心地只顾自己存钱,他们那么困难都不帮他们。”

母亲想起外婆了,外婆就是只顾自己过得好,哪怕我们饿饭她也狠心不帮。走了很长的山路到外婆家,连5斤米都借不到,我是哭着回家的,还要被母亲骂:“哪个叫你去借的?铁道儿才知锅巴硬哈!”那种心酸,每每回忆都感觉历历在目。

于是,母亲又把那十万借出来了,准备先借给弟弟还清房贷,明年弟弟还了又借给我还房贷。到银行取钱时,银行工作人员都和母亲开玩笑:“借给儿子,你不怕他不还你吗?”母亲很洒脱:“借出去就随他还不还。”银行工作人员都羡慕我们有这样的好母亲。

母亲的这种力量是值得传递的,我要以母亲为榜样。

我知道,母亲还有一个愿望的:她想年老时有一个自己的窝窝,能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因为这,我又多了任责任和沉重。如果条件允许,我和弟弟也希望能给母亲一个属于自己的窝窝。

文/何婉仪

2024.10.7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