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有主体和前后景之分,做收纳同样

Pala_di_san_giobbe_01.jpg

名画中的100个整理故事【19】

今天我们来看一幅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贝利尼的《圣约伯教堂装饰屏》,这幅画作的特点是将光影的效果运用于画作之上,所以我们会看到这幅2维图能够呈现出3维立体的效果。

油画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古时候的摄影作品,所以我们很多的摄影术语其实都能在画作中找到对应的答案。

在摄影技巧中,有一个名词用得很多,叫主体,我们拍照无论拍什么, 这个画面里面一定要有一个主体,而拍摄它时, 要力保最大程度的融入画面,而且,有多个主体时,互相之间不可以遮挡,要让它们的线条都保持完整。

我们再倒回去看这幅经典名画,你会发现,这幅画中,每一个人物都是它的主体,所以,它们所站立的位置,都会恰巧和他人错开,即便有几位的身体被遮挡了一部分,但是脸孔一定都能看得到。这样,看画的人就能清楚知道这幅画所描绘的故事里,有都有哪几位重要人物参与,并以此为证。

收纳和整理也可以用同样的理论去陈述,我们的整理成果最核心的就是,拉开抽屉、打开柜门的第一时间,就能看到需要被取用的那件物品。

如果有遮挡,就很有可能被忘记,产生不必要的额外购买,家里的指甲刀、剪刀、电池,就是因为总是在需要被使用时,被遮挡住,所以才会总是不断买,但又不断丢失,最后大扫除打整理时,一时间能找出来10几套的尴尬局面。

我们做整理就要像画油画或拍照,把每件物品都当作是画中的主体,我们要在柜子和抽屉里把它们都陈列出来,以确保下次使用时,一下就能找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设想一个场景一,开会,你上台演讲,下来后的第一反应会不会是刚刚没发挥好。 场景二,吵架,吵完会不会觉得刚刚也没发挥...
    186斤阅读 1,144评论 1 1
  • 今天,在同时读了胡适先生的《容忍与自由》、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的一些篇章之后, 突然想到了目标和手段。 再同时...
    如果小墨鱼遇上熊本阅读 4,066评论 0 1
  • 花道师:寂怡 日期:2019年10月25日 作品名:暖阳 花材: 花器:清末·手提篮 作品照片
    寂怡阅读 663评论 0 0
  • 总会有一段时间 感觉似乎整个世界都不对劲 无缘无故的失眠 突如其来的烦躁感 手足无措 自己画了个圈 圈住了自己 自...
    在墙角的一束光阅读 1,15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