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的第11篇原创文
全文共1497字
预计阅读4分钟 与你分享
今年3月,Papi酱在微博上发了一段短视频:想对所有的妈妈们(和爸爸们)说:你们的幸福和快乐不应该100%来自子女,你自己的感受,很重要。我们爱你们,所以希望你们能为自己本身而快乐。
一位网友的留言“父母最爱说,‘我还不是为了你好’但是真的希望他们也能为了自己好。”竟然有近三万的点赞,可见“受害人”之多。
父母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父母经常会不自觉地给我们传递一个信息:我做的所有一切都是为了你。
我曾听到一位父亲对孩子这样抱怨:要不是为了你,我和你妈妈至于背井离乡来大城市打工,挤在这不到40平米的破房子里吗?这么贵的房子,在老家都可以买一栋豪华别墅了……
或许父母不知道怎样可以鼓励孩子好好学习,只能不断强调自己的辛苦付出,借此给孩子施压,逼他们发愤图强。
“作为子女,听到这样的话,不是感动,更多的是负罪感。会觉得父母人生中所有的糟糕部分都是我造成的。” papi酱对此感触颇深。
这让我想起很久以前在公交车上与一位陌生老人的对话。他见我独自一人领着孩子,便问我,你是全职妈妈吗?我回答,是的。那你准备一直在家带孩子么?我说,我也不清楚,未来看机遇。如果条件允许,孩子上学了,我也会去工作。我希望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有自己的社交圈。
老人同意了我的想法。他说,年轻人,你的想法很好,不要为了孩子完全放弃你自己的喜好和朋友圈。有些全职妈妈照顾孩子无微不至,无可挑剔,孩子在哪上学,她就跟去哪里租房子,小学、初中、高中……可惜不是每个孩子都能长成父母期盼的样子。学习压力那么大,还要日夜承受父母的斥责和抱怨。有的孩子承受不住心理压力自杀了。好可惜!
子女说:请你们为自己而活
孩子不应是父母幸福生活的一切,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正如Papi酱说的那样,你们(父母)的生活不应该只有子女,你们的幸福感应该由很多很多事情组成,比如说,你养花,你和朋友的聚会,你吃到了一个好吃的菜,子女升职加薪了,所有的事情可以构成幸福感,而不仅仅来源于子女。
父母经常跟我们说,只有你们过好了,我们才会放心,才会安心。
同样的话其实应该还给父母。只有当我们知道父母过好了的时候,作为子女,我们才会安心。
然而,吃苦耐劳,勤俭持家是父母那辈根深蒂固的传统美德。父母总觉得把钱花在他们身上,那就是“浪费”。他们不舍得给自己买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更别说出门旅游了。
前几日,刚好在一个女孩的朋友圈看到这样一段话:
我妈这个人有点过分的,连个请假的机会都不给我。
我说,妈,我还有半天三八节的假呢,周五我请假,咱们一起去厦门玩呀?
我妈说,不,不去,好好上班,我给你省下一笔钱呢,开心吧?(潜台词:我还不都是为了你。)
呵呵,谢谢啊,这么为我着想(花都谢了)。
记得有一年父亲节,我给父亲买了一个剃须刀,却遭到父亲的严厉批评。“我的剃须刀还能用,你不要乱花钱。下次别买了!”后来母亲却告诉我,父亲最近刚好在念叨原来的剃须刀钝了,胡须都刮不干净了。这个新剃须刀买的真及时。
就像papi酱的妈妈拒绝女儿的取暖器一样,父母对于子女的好意,下意识是拒绝的,他们觉得自己不应该甚至不配用这么好的东西,好东西就应该留给孩子们。这种苦自己,不能苦孩子的思想在父母心里根深蒂固,难以撼动。
可是父母拒绝我们的好意时,我们内心是不好受的,这东西我们又不是买不起,我们是买得起的!
在这里,只想对天下所有的父母说:
爸、妈,我们过得很好,希望你们在爱我们的同时,更爱你们自己。
需要什么,尽管开口,这样我们才能把礼物买到你的心坎上。
把更多的时间、金钱、爱,给你们自己。
该换新的就不要用旧的,该出去吃饭你就出去吃饭,该出去玩你就出去玩。这才是你们该有的生活,我们做子女的才会真正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