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字照见斯人心

    杜甫,一生坎坷,但他的经历却生动诠释了“坚”字的内涵。读懂了“坚”字,便也就读懂了杜甫。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年意气风发的杜甫登上五岳之首的泰山,饱揽在泰山之顶看众山之小的壮观景色,心中的豪情壮志涌动着丝毫未受科举落榜的影响。次日,杜甫怀着对未来的憧憬背上行囊再度前往长安,挥笔写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甫昔少年时,早充观国宾”,小心翼翼的卷好诗卷信心满满的朝官员家走去,希望得到重用却未能如愿。被泼了两次冷水的杜甫有些茫然地走在长安街上,怅惘地将自己写的诗撕成碎片朝风中洒去,碎片随风零散,但杜甫一颗实现伟大抱负的心却没有就此散去,他一次又一次的背上行囊,掸掉身上的尘土,无数次本已到达官员门口的脚步却又徘徊起来,轻轻地打开自己的诗卷,看了一遍又一遍,终于他擦拭了一下脑门上因紧张而渗出的汗珠,一次又一次敲开官员的门又关上...就这样杜甫为理想为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在长安努力了十年之久。“坚”字照见斯人心,杜甫的坚,是在追求理想时的坚韧。

    时光拉回到杜甫的童年。一位童子正手握儒家经典滔滔不觉地诵读着,时不时停顿下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仿佛真的能读懂书卷中的真意似的,父亲在旁不断指点着......这位童子就是杜甫,在有文韬武略的家庭受家族传承的儒学熏陶和信仰,杜甫心中早已悄悄埋下了一粒种子,那就是为祖国大好河山鞠躬尽瘁的远大志向,也是一生坚守的理想。然则杜甫的一生终是坎坷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因战乱而东奔西躲的杜甫早已是身心疲惫,无暇顾及温饱,只有一身破旧的衣裳和一个打满补丁的行囊。但在看到城墙外这一翻落寞景象时,他想的不是自己,而是和他一样流离失所的百姓。安史之乱后,杜甫在成都一处溪畔得一丝安宁,修建了一间简陋的小茅屋。八月的秋风全然不顾这间小屋的简陋,毫不客气的呼啸而来,屋顶的茅草被狂风席卷而去,被群童所夺去。冷风吹过、雨点打下,身体早已冻的僵硬,无法入睡......然而即使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他并没有顾影自怜,他心头的念想没有变,依然想着百姓和国家,依然想着和他一样贫苦的寒士,于是,他用手上仅存的一丝知觉挥笔写下“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宁可自己受冻来换取天下人的安居。“坚”自照见斯人心,杜甫的坚是无论何时都念国思民的坚定。

    “坚”字见斯人心。杜甫,你在追求理想、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将会引领着我更坚定着向我的梦想奔去,让我拥有了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你在困境中依旧心系祖国,爱国爱民的坚定也在我心中埋下了一粒爱国的种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