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听和菜头谈起过“知识树”的概念,他认为现在的每个领域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基本上都有了相应的发展路径,面对这些海量的信息,我们应该根据对应的知识树,顺藤摸瓜,一步一步选择所需要学习的内容,最终掌握该领域的知识。但不久后,他否定了这一想法,理由是:我们没法确定某个人所读的书中哪一本对他来说的贡献是最大的,因为阅读过程中存在大量“浪费”现象,有时甚至是随机的,也就是说并不是我们读了什么,就理解了什么,很有可能一句不起眼的话反而能够引起我们共鸣,对我们产生了重大影响。于是他提出了基于个人的书海战术,即扩大阅读量,尽可能覆盖人类知识图谱,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树。从两种不同的知识树可以看得出,“知识树”只是一个结果,它对通过践行后画出知识树的人来说意义最大,但已成为过去式,对其他人来说并不那么重要,有可能仅起到一个参考作用。
既然知识树只是一种参考,那就意味着还有其它选择,同时也意味着在早期的时候我们需要度过一段非常艰难和痛苦的时光,甚至会感到一片迷茫,毕竟有那么多书没有读,有那么多文章没有看,我们不知道做怎么取舍,也不知道从何下手,怎么能不恐慌呢?
前段时间,万老师提到:“不管是什么领域,看多了,就不恐慌了”,想达到“我看的太多了”这种境界有四个阶段:信息过载、发现联系、把握潮流、等待惊喜。
当我们觉得迷茫,不知所措,不知道该选择哪一扇门时,说明我们想太多了,下一步要做的是单点突破,推门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