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在萨提亚、人际互动心理学、战略间互穿。常常从人的心理底层,理解事情的结果。仿佛有魔力一般,看见之前忽略的内容。在管理的课程中, 我们教的最基本的概念是角色定位和管理任务。从一线经理到高层领导至一号位人物,都逃不脱管人、理事两个纬度。甚至拿英女王来稍稍做了个对比,这么高的“大佬”级别,也依然要理事—出来做吉祥物、给英联邦的民众们以信心和幸福感,是她责无旁贷的责任。这是理事部分,每个人都有,是我们在每个岗位上自己做事的专业技能和能力。
难在管人,驱动人,让别人和我们一起把事情做好,产出高绩效。管理谓之通过别人拿结果。为什么驱动人这么难,源自人之复杂,人与人关系之复杂,人与人相处之复杂。甚至于人与自己相处之复杂。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管好人,就是管理最大的要意和价值。而怎么管好千差万别的人,就需要去了解人,了解人的复杂性,了解人不为人知、甚至不为自己知的一面。有小伙伴分享了同参加心理学线下工作坊中有一美女,从小在家长养育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善待,理应成为一个非常自然的、有爱的和谐的幸福的人。而美女经常表现出来的是冷漠,高傲、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为所有的其它人都是不好的。这导致她与别人相处的过程中总是给别人带来伤害,不仅在男女关系上总是伤害别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是不分男女的进行伤害,甚至在学习这种最容易身份平等的场合也时不时给其它同学以白眼和伤害举动。美女自己学心理学追溯到自己有记忆部分都没有问题,回家与母亲对话被告知在2个月小婴儿大小的时候因外显疾病接受过医生的摁住身体、电击疗法而那时候身体的疼痛、烧焦的气味、反抗无力的感觉都留在记忆里让其在后30年的人生中离群索居、孤僻冷傲,人际关系处理的非常不好。这是个极端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人的复杂性原因千千万万。正因为人这么复杂,驱动才非常困难。驱动困难是因为我们在沟通关系上表现出了我看待自己、事物、他人的心理定位。在某些情境之下,我们会认为我自己、你、他们的好与不好,继而造成我们在这些沟通关系中,是否能够真诚的合作,创造出和睦、轻松、愉悦的氛围,让我们愿意呆在某个生活、工作的环境中,和与他人真诚、互信的人际关系中,并在这种关系中建立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一起把事情处理好,一起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从而达成高绩效。
心理定位在“我”和“你”的互动关系上,可以扩展到“我”和“你”和“你们”的三方关系,以及在这种交互关系中的多种态度。态度的多样性,非常的复杂,往往也可以通过以下的心理定位来分析。我们主要来说说不良的态度及对合作造成的冲突。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经常认定我和你都是好的(+),他们是不好的(-),经常就会造成部门墙的建立。我们(我和你)没人有责任,是他们没有做好。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和他们合作,是他们拖累了后腿。而以成绩为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的家庭经常会忽略孩子其它的沟通、社交能力,把孩子养成我的学历很高我就很牛,我很行(+),你,他们都不行(-),这样的心理定位让孩子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容易处处碰壁,人际关系一塌糊涂,与人合作困难,成为被孤立的对象。
以上两种群体心理定位,是在生活和职场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希望能引起我们在职场中的注意,创建良好的职场氛围,团队和谐的完成任务,以打造高绩效组织。除了以上两种主要的群体心理定位,还有其它的一些比较偏向于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比如我不好(一),你好(+),他们好(+)的心理定位基础上发展的忧郁的个人性质,让某个人整日处于惶惑不安的状态,以及我不行(一),你行(+)他们不行(一)的奴性心理定位发展出来的奴性态度,以致于在职场上很容易顺从、屈服于某个人的权利而成为别人的走狗跟班。
你是不是或许也能举出来几个这样的例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