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觉得共情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
《奇葩说》第5季有一道辩题“如果有一个按钮,按下去可以知道对方有多爱我,我要不要按这个按钮?”邱晨的一段发言引起了全场的掌场,高晓松听了后直呼“精彩”。邱晨从“沟通”这一观点开始切入,从三连击发问到用几个简单的比喻引得现场爆笑,叫好连连。在邱晨说出:程度不重要,方式才重要; 数值不重要,体验才重要; 真实可能没那么重要,真实感才重要。几句话几乎让人泪崩,完完全全戳中了观众的内心。
邱晨过后说:“共情能力我们都有,好辩手一定要有共情能力,必须共情现场的观众。”
共情力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很多时候,共情力是我们深入到一个领域的重要能力。
在辩论场上,理性的观点可能只能证明自己的观点,却不容易打动听众。在辩论里,不仅仅是理论的辩驳,共情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用共情力带入观点,才是最打动人的观点。
写作者如果只是写出自己的观点,没有站在读者的角度,运用共情力去触动读者的内心,合上文章,可能只会让读者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却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触动读者内心,引发读者的思考。读者思维是写作者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
在演讲或者谈话沟通,只能自己的主观角度来阐述,枯燥硬塞地讲出自己的观点,不去关注对方的感受和想法,没有认真地倾听对方的话语,没有换位思考对方所处的环境和经历,缺少共情,这样的沟通无疑是失败的。
人工智能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在许多单一领域可以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时候,共情力就更加变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人与人工智能的重要区别,因为机器人是没有感情的,机器人只能根据既定的程序和大量已有数据进行分析。在未来可能很多行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时候,共情能力可以使我们能够在一个行业走得更久,不会轻易被淘汰。
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某种情况,是我们遇到的最容易阻挡共情倾听实现的障碍,也常会让讲话的人产生某种反弹,做出防御性的反应。而如果我们放慢节奏,让内在的共情天赋发挥作用,我们就能真正理解对方想表达的独特意思。
共情力可以提高,却不能被伪装。在共情力下,过度自我关注会开始削弱,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故事,哪些是根据他人和自己不正确的信息所写成的。用他人的眼睛来看世界,扩大感知能力,不带偏见,真正地去理解别人是如何想的。
当你对你要表达的对象表现出共情力时,你可以用更有创造性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只有当我们变得富有同情心,能够真正理解他人的感受时,我们的表达才是生动的,我们的内心才是丰富的,我们的世界才是包容的。共情力会带给我们巨大的能量,启发出我们不曾有或未发觉的能力,打开内心世界温柔的这扇窗,我们的内心也将温柔。
好的作者也一定要有共情能力,在文字中,注入更多的共情力,也是写作者最好的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