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重点是让学生在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中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振动的概念,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在课上,我抛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同学们的猜测很多,有物体相撞,有空气流动,两个物体摩擦产生等等。在争议中我们要用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在实验的过程中,孩子们充分体验了拨动钢尺和弹橡皮筋,同学们的关注点都在声音上面,当我们波动钢尺的时候有声音产生,拉橡皮筋的时候有声音产生。导致后面总结的时候,孩子们说声音是由于我们的敲击形成的。针对这个问题,我思考很久,发现其实是自己在说观察要求时不到位。应该告知孩子们,仔细观察皮筋及钢尺的运动,什么时候有声音产生,什么时候没有声音。
在上这一课时,我觉得比较成功的一方面是孩子们对竖笛感兴趣,正好四年级的学生正在学习竖笛。当我拿出竖笛的时候,每个班的孩子都特别兴奋,这时候我利用这个顺势,我马上说今天我讲把吹竖笛这个机会留给班里最安静的同学。这时候课堂马上就很安静了,但是请同学上来吹竖笛时,一定要请孩子们仔细观察有声音产生时 竖笛的变化,并且告知孩子竖笛是空心的。孩子们才能想到吹竖笛时声音是由于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最后,孩子们总结出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那么可以玩一个“摸一摸”的游戏,孩子们读本节课的知识点,边读边摸自己的声带,感受声带的振动。这时候孩子们的体验就很丰富。从而对课堂的知识学以致用。